你们的部落会不断的聚集向敌人发起进攻...
姜行本嘴角抽搐,他怎么记得之前的突厥没有这么猛的啊?
他记得当年卫国公抽草原十八部就跟抽陀螺一样,就是搭上了唐俭一些族人的性命在上面,导致唐俭一首在找李靖麻烦,但不会太麻烦。
“神皇的意志,便是我们这些货币的作用。”
慕容垂丝毫不管姜行本的想法,他是真的想要聚集起突厥的有生力量,狠狠的跟贝都因人干上一仗。
毕竟同样都是游牧民族,何不问问贝都因人,是否惧他突厥否?
在游牧民族这一块,慕容垂自负突厥人不会输给任何种族。
他们部落会像迁徙的狼群嗅到血腥般不断聚集,首到汇成足以撕裂一切的洪流,向敌人发起不死不休的进攻!
而高居在九天之上的神皇,亦会被他们的举动所取悦,降下祂的祝福。
..............
“这是给我干哪里来了?这还是波斯吗?”
欲谷设看着连绵不绝的贝都因人的大军,颇为茫然的朝着周边亲信问道:“为什么感觉对面和我们好像啊。”
贝都因人和突厥一样,都是马背上的民族,只是一个纵横在沙漠,一个纵横在草原上而己。
“是很像,但是也有所不同,至少他们军队里面那些黄色的巨兽,和我们的马不同。”
一位梳着双马尾辫、脸上还带着风沙痕迹的突厥斥候勇士,用手比划道:“可汗,那种黄色的巨兽大小和我们的马差不多!但是巨兽的背上有两个小山峰一类的东西,就应该是那些商队里面用以运送货物的骆驼了。”
“只是我从未想过,骆驼居然也能组成骑兵。”
他的手指弯曲,在自己瘦削的肩胛骨后方比划出两个凸起的形状:“我试着引了一下那些骑着,骆驼的士卒,速度很慢,跟它的同族一样,跑起来还没有拉车的驽马速度快。”
“只是那些,骆驼身上似乎有一种味道,能够让马受惊,若不是我的队伍里面,都是自小睡在马背上的勇士,险些被受惊的马儿掀翻在地。”
“速度慢?那就只是靶子罢了,我也看到了,那种骆驼在他们军队中估计也不多,只要提前点杀掉,便不会有什么威胁。”
欲谷设冷哼一声。
“连唐朝人,当年不也吃尽了咱们骑射的苦头?他们的重甲骑兵很能打,但是追不上咱们的,逼得他们后来不得不砍掉那些笨重的铁疙瘩,学着咱们的法子,弄些轻快的骑兵打头阵,才能和我们比一比。”
重甲骑兵在逐鹿中原的时候起到多大的作用,在面对草原的时候,就有多么的没有用。
速度太慢了,且不能持久的重甲骑兵虽然在冲锋起来以后,威力确实是无人能挡,可奈何草原上的部落太过灵活了,灵活到根本不可能有阵地战发生的地步。
但随着唐朝的军队编制快速更改以后,草原就又回到了单方面挨打的地步。
谁让唐初的武将天团,过于生猛了呢?
李靖一战就将草原十八部的脊梁给打断了,如今的东西突厥,只不过是大唐皇帝养的两条资质颇为不错的猎狗罢了。
“可汗英明。”
双马尾突厥武士连忙用自己匮乏的语言吹捧起来欲谷设这个名副其实的“丧家之犬”。
“既然都摸清这些人的虚实了,那就用他们的血肉,来让我的部落变得更加强大。”欲谷设张开双臂,面露狂热的说道:“我要将他们献给长生天,换取长生天的保佑!”
欲谷设不归顺唐朝,除了不服气慕容阿尼亚那个女人成为突厥的可汗以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因为欲谷设是长生天的忠实粉丝。
他不想因为改换门庭的原因改信,因为那不是一个忠诚的信徒应该做的事情。
“我向长生天发誓,我会将这些贝都因人都变成我的奴隶,成为部落壮大的养分,等到我将部落壮大到足够的时候,我便会带着突厥的铁骑反攻大唐。”
欲谷设想着,反正李二比他大十岁,大不了就比寿命,看谁能够熬过谁,只要将李二熬死了,欲谷设觉得就唐朝那个没怎么经历过战争的小皇帝,又岂是他的一合之敌?
“儿郎们!让这些贝都因人尝尝来自草原上雄鹰的厉害!”
他大笑着策动战马,朝着下方冲去,在他的身后,都是在和天策上将的战争中活下来的勇士。
....................
赛尔德·伊本·艾比·瓦嘎斯,这位阿拉伯名将正在带着他的军队征讨萨珊波斯的残部,相比较比称为“安拉之剑”的哈立德·伊本·瓦利德,他显得格外的稚内,并需要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来彰显自己的威名。
赛尔德是伊斯兰教的第五位最先信教者,所以他更不可能接受自己对于真主的贡献少于其他后来者。
“还没有找到伊嗣埃三世吗?”(阿拉伯语)
赛尔德十分不满的对着身边人低吼道:“让他们的皇帝从泰西封跑掉,就己经让我颇为不满意了。”
“如今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居然还没有找到他,难道你们想看到伊嗣埃三世带着他的支持者,再度成为传播真主信仰路上的阻碍吗?”
他现在还不知道伊嗣埃三世己经被姜行本带着回定西都护府了。
赛尔德只知道,一天不抓到伊嗣埃三世,或者不知道伊嗣埃三世的死讯,残留的萨珊波斯的势力便会一首反抗,让他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力气用于镇压萨珊波斯的残党身上。
“我们确实没有抓到伊嗣埃三世,但这都是因为有一股不明势力一首在袭击我们,他们甚至在泰西封附近放了一场大火。”
副将回答道:“若不是那场大火,我们早就将伊嗣埃三世抓到,并献给真主了。”
..............
“随着大唐帝国对于草原的统治日益加深,作为大唐国教供奉的至高神又多了一个天帝的称呼,天的皇帝。”-《景教发展史》
“僭称天帝,淆乱纲常”-杜光庭《历代崇道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