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天师点化,我继承青州黄巾

第135章 他和刘伯温的最大不同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天师点化,我继承青州黄巾
作者:
宝花哥
本章字数:
4454
更新时间:
2025-01-27

第135章他和刘伯温的最大不同

表层浮层大概能挖一尺,然后中间的土层差不多三四尺。

而五尺之后,就显露有大量的煤层。

这就是最容易挖掘的煤矿。

马钧是兵器改造专家,同时也精通一些器具的改造。

所以,这次也是王勋的一次尝试。

就如同用人一般,他这边观想了一堆大明朝的人,发现还挺好使。

谁说改造武器的不会改造别的?

就这样,一连几天,王勋他们都住在了附近。

马钧忙得连轴转,不停地从矿洞上来再下去,直到十天后,像样的矿坑终于打造出来。

王勋下来转了一圈,还不忘伸手招呼:

“军师,你也下来看看。”

下面煤层的燃烧质量和密度都比表层要高,而且一镐下去,大片媒体就被剥离,挖起来相当轻松。

陈宫来到洞里,还不忘用手划来,最后又看了下几个亮银反光板的摆放,轻轻松松解决了煤层下的光照问题,直接惊呆了。

“军师,您觉得如何?”

马钧小心翼翼问道。

闻言,陈宫凑上去看着王勋指向的地方,甚至再次用手扒拉了一下。

陈宫不住地点头,这和以前他刚当官时去地方上考察的完全不一样。

而且矿洞里的木架子可以起到支柱作用。

许久之后,陈宫惊道:“好精巧!”

“是某花心思对整个挖掘过程进行了改造和推断。”

马钧露出一丝笑容,向他们抱拳。

这番改动可谓是花尽了他的心思,每日差不多要忙碌十个时辰左右。

别看这些天虽在每一个环节都是小改动。

可是挖掘速度是以前五倍不止,安全性和矿藏质量较之前也有了大幅提高。

陈宫终于明白马钧的利害之处,以前总是听王勋说工匠如何如何....

现在看来,工匠才能决定他们的发展高度。

要知道矿产可是战略资源,不仅可以提供军械上的制造,同时也能对民用起到积极作用。

许多世家一味的进行挖掘,而少有改进,光是为了赚钱而不断消耗矿工。

从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刚才让这些人挖了一下,再连接上两个轮车拉过去,速度快,运输量也提高了不少。

只要价格合适,就能快速让百姓用上。

“从挖掘到运输,把方式和挖掘深度改进,还有就是主公提到的安全性,每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

马钧解释道。

平常忙碌民生事宜的陈宫非常激动,说道:“如果能推广开来,那最终得益的将是百姓。”

“还有,咱们的改进方式先不能让那些世家知道啊,不然到时候跟他们收矿的时候,他们会跟你急眼。”

说白了,陈宫虽是世家出身,他也怕好玩意被吞。

听到周围的议论,马钧不自觉地直起腰。

他算是又发现了自己新的用途。

陈宫吩咐看矿的官吏道:

“我会跟各郡打好招呼,有了人犯就给你们送来。”

服工役这道口子,王勋不会开。

所以只能从作奸犯科的这些人想办法,也不会用打仗投降过来的士卒。

王勋的目标就是将来不久,肯定是雇佣制。

“这些煤,恐怕仍是供不应求。”

陈宫说道。

“还有煤气散不出去的问题,盘炕这事我画了个东西,稍后让马钧去试试,好用就推行。”

王勋想了想,这才说道:“先把这个冬天过去,慢慢都会好起来的。”

“世家并不完全是无益的,比如公台,你们家族也不差啊。还有马钧,他也是大家族出身。”

“普通百姓眼光有限,学识不高,如无世家的引导,也很少会进行一些改动。”

这些话,也是刘伯温曾经劝王勋的。

“公台,我的意思还是招募郡县治理官吏,就从大家世族的子弟中选拔,愿意跟我们走的人还是不少的。”

“是这个理。”

“公台,今天我说这个话,实在是有感而发,就前几天见的张昭张子布,仗着江东都是世家而无所顾忌。”

王勋脸色微冷,说道:“等我们打江东的时候,还不知道他们会如何,所以我不想跟他们谈了,水兵一个季练出来,就去打他们。”

陈宫点了点头道:“确实,主公也不用生气,总有办法对付他们。”

这时,马钧凑过来道:“主公,您之前说的战船上配备重弩一事,我这边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就等着看如何装配。”

“好啊!”

王勋一听,拍了下手掌。

“出来之前我已经让人在码头安置了百艘艨艟战船,不同于江东那种战船。”

“水战不同于陆战,得多练多打,不行就先拿荆州试试。”

“正好马先生可以帮我们提升战力。”

听完王勋这些话,陈宫当即笑了起来。

看来主公的骨子里就是好战,很少考虑用结盟还有联姻的方式来解决。

有风骨固然是好,可这条路并不容易。

陈宫笑道:

“上次我可听先生说了,百艘船可不够大的,主公得搞来一些才行。”

王勋再次说道:“就不能找些工匠,咱们自己造一些,这样多省事。”

“再说,打江东未必全都需要战船,这么折腾下来咱们消耗太大。”

“有那些资源分配到民生上多好。”

“公孙瓒那边,告诉郭嘉,多从北面搞点木料。”

“建屋,筑城,造船,各个地方都需要。”

“其实,咱们都是再说工匠,公台,提高工匠待遇以后,你就会发现工匠的重要性了。”

“只不过,木匠,铁匠还是其他匠人,都是师传徒,精通的人工匠还是少。”

王勋还是想从观念上来改变众人的想法,所以一口气给陈宫灌输了一大堆。

这次马钧对于矿场的改造就是一次成功展示。

至少在陈宫这边,看到了成果。

“还是主公英明。”

陈宫深感佩服,从农到工,王勋总有新的想法冒出来。

关键是有道理,让他们无从辩驳。

从这点上,就能看出他和刘伯温的最大不同。

陈宫总觉得特别扭,按说刘伯温和王勋的想法截然不同,却合作起来一点也不违和。

“难道这就是刘先生不理政务的原因?”

自以为找到结果的陈宫暗自腹诽,摇了摇头。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