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兰猛地一听,很是激动,要是她们这边真有个作家,那还用她在这里苦哈哈地办宣传栏吗?还用担心会得倒数第一吗?
可是他们这边的都是农村军嫂啊,能认识几个字就不错了,哪还能有作家?
“小兄弟,你不会是跟我开玩笑的吧,我们这边有作家,我怎么不知道啊?”
“有啊。”邮递员还是很笃定,并且拿出那个装着约稿函的信封又看了一遍:“没错,就是你们这个家属院里的,这个同志叫姜桃。”
“姜桃!”
几个军嫂听了顿时眼睛一亮,陈书兰赶紧下了板凳,去看邮递员手里的信封,上面写的还真是姜桃的名字。
“真的是姜桃同志。”此时她还有些不敢相信:“姜桃同志居然还会写文章,成了作家。”
她们农村军嫂里还有这样的人才。
邮递员笑道:“嫂子,这白纸黑字,哪会有假?”
林香玉此时也才想起,之前姜桃去邮局给报社邮寄稿子的事,抬手敲了自已一脑袋。
“哎呀,我咋就忘了,前些天我还跟姜桃妹子一起去邮局邮寄稿子呢,瞧我这脑子。”
邮递员道:“我要去给姜桃送信了,哪个是她家的大门?”
“在那儿,哎,我跟你去。”
陈书兰忙答道,她也不办宣传栏了,跟着邮递员去找姜桃,后面呼呼啦啦跟着一堆的军嫂,不仅是因为她们家属院出这么一位有能耐的军嫂而高兴,还想看看姜桃是怎么成为作家的,想看看姜桃当作家能挣多少钱。
他们一起来到了姜桃家门口,朵朵和沈云山在院子里看到一大堆的人来到他们家门口,沈云山怕出什么事,赶紧回去里去找姜桃了。
“妈,有好多人在咱家外头,好像要来咱们家。”
姜桃赶紧出去了,就见以陈书兰为首的几个军嫂已经来到了她家院子里,大门口还站着一个推着自行车的邮递员。
邮递员肯定是东西的,她算着自已寄出稿子已经十多天了,不知道是不是过稿了,邮递员来送稿费。
可陈书兰她们来做什么。
陈书兰见了她好像见到了大救星一般,立即笑的咧开了嘴 :“哎呀,桃子,你说你有这才华也不早说,害得我还以为咱们院里连个办宣传栏的人都没有了。我也是刚刚知道,你居然会写作,咱们大院最缺的就是你这样的人才啊。”
有军嫂道:“陈主任,不是人家不说,关键是你也没问啊。”
“是是是,也怪我没问。”陈书兰笑着。
邮递员喊了姜桃一嗓子:“是姜桃同志吗?有你的信和汇款单。”
姜桃走出去,那些军嫂又跟出去,邮递员把约稿函和一张汇款单递给了姜桃,姜桃先看了眼汇款单上的数额,居然有七十二块钱。
那篇稿子她只写了六千字,报社给她七十二块钱,是按照每千字十二块钱算了。
这是她写的第一篇稿子,就有这么高的价格,是她着实没想到的。
她还以为就算过了稿,也只能给个千字五六块的价格,不想竟然给到了十二块。
并且还给她寄了约稿函,她打开看了一眼,上面写着报社早就收到她的稿件了,因为写的太好,她又是名不经传的新人,报社领导犹豫要把她的文章刊登在报纸上哪个地方,最后还是给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信封里还有一份报纸,她拿出来展开,果然报社把她的文章刊登在了第一版几乎接近中心的位置。
报社邀请她继续投稿,而稿酬也会酌情给予提高。
那些军嫂在她旁边只看到了稿费数额,一个一个羡慕的不得了。
他们大院简直要出金凤凰了,人长得漂亮,衣服做得好能挣钱就不说了,竟然还能写稿子挣这么多钱。
邮递员送完东西离开了,军嫂们一个个开始夸赞起姜桃。
姜桃笑纳了她们的夸奖,问陈书兰:“嫂子找我有事吧。”
陈书兰像是抓住了大救星,脸上那兴奋劲儿藏都藏不住,笑得哈哈的。
“有事,当然有事。姜桃同志,我要是知道你还有这本事,我早来找你了。是这样的,咱们这里每个人家属院每个月都要在固定的日期内办一期宣传报,这回碰上了端午节,要比平时办的还好一点。而且,会进行评比,办得好还能得到奖励。
以前都是静怡办这个,静怡有事回老家了,就没人做了,我写的字不好,画画也画不好,这不正发愁呢。原本想着咱们就是不要奖励,哪怕拿个倒数第一,也得把这个东西给办出来,谁知道,咱们家属院还有你这么个大宝藏。”
因为姜桃也是从农村来的,听说身世凄惨,以为姜桃在家没怎么上过学,不想姜桃如此的厉害。
“小沈媳妇儿,哦,桃子,嫂子之前不知道你这么厉害,要是知道你还有着能耐,早就来找你了。”
姜桃倒不觉得办个板报是什么难事。
她疑惑陈书兰怎么不找彭丹丹,应该是顾忌彭丹丹的资本家小姐身份。
“嫂子,既然咱们家属院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当然是义不容辞。”
“那太好了,本来我都没办法了,寻思着自已办一下,就算拿了倒数第一,咱们也算有自已的板报,这回有了你,我,我又想着拿第一拿奖励了,哈哈哈哈。不过,桃子,你肯定比我办得好,拿不拿奖不重要,咱们只要尽自已的努力就行了。”
“嫂子,我会尽力的。”
耿爱华拍了一下大腿,“嘿,那些城里瞧不起人的,还以为咱们这边没人才,等着看咱们笑话呢,这回她们非失望不可了。”
“桃子,今天有时间吗?明天就会有人过来检查,咱们今天就得办好。”
“行啊,陈主任,你先跟我说说办板报的规则,咱们一起策划一下。”
那几件定制的衣服几天就能做好了,她跟人家说十天,就是怕这中间会有其他的事情,还真有事情了。
下午,姜桃就带着孩子去了宣传栏那边,孩子们在旁边玩耍,有其他军嫂看着,她可以心无旁骛的办板报。
她写的字字体工整优美,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十分整齐,端午节三个大字又十分俏皮可爱,充满节目的温馨和温暖。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姜桃在板报上书写了有关端午节的小知识和小故事,顺带还夹带了这时代特有的有关革命和端午节相关联的故事。
比如端午节这天游击队杀牛给百姓分牛肉,百姓把自家做的粽子送给游击队的同志们,还有一次,他们在端午节的时候,军民一心,一起打跑了伪军。
陈书兰看了她写的那些故意,忍不住惊讶。
“桃子,这些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我都不知道这些事。”
“我在书上看到的。“
“哎呀,读的书多就是好。”
陈书兰突然又想起了姜桃从小在家里被虐待的事,她的养父母对她那么不好,会让她上学吗?
可人家确确实实有文化,或许是通过其他途径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