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他们,不是什么好人,这些日子可把咱们,老百姓害惨了。”
一个年轻的汉子,挥舞着拳头,义愤填膺地说道,“还好定王殿下回来了,这下可有好日子过了。”
他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仿佛看到了未来美好的生活。
“是啊,定王殿下一向仁慈宽厚,又有王妃相助,肯定能让咱们过上太平日子。”
一位抱着孩子的妇人,眼中满是期许,轻轻拍着怀中的孩子,孩子在她怀里咯咯地笑着,仿佛也感受到了这喜悦的氛围。
与此同时,萧逸和李瑶下令全城搜捕,大皇子和皇后的余党。
一时间,京城内外,风声鹤唳。
负责搜捕的士兵们,日夜巡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
“大人,咱们真能把那些余党都抓住吗?”
一个年轻的士兵跟在将领身后,有些担忧地问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
将领神色严肃,目光坚定:“必须得抓住!
这些人都是祸害,要是留着他们,百姓就别想有安稳日子过。
咱们肩负着王爷和王妃的信任,肩负着天下百姓的期望,绝不能有丝毫懈怠。”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充满了使命感。
在一处隐蔽的宅院里,几个黑衣人正聚在一起,神色慌张。
“怎么办?
大皇子和皇后都完了,咱们也被搜捕,再这样下去,迟早被抓住。”
一个黑衣人声音颤抖,显然己经慌了神,他的额头满是汗珠,不停地用手擦拭着。
“不行,咱们不能坐以待毙。”
另一个黑衣人咬咬牙,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咱们得想办法逃出去,找机会东山再起。”
他的声音虽然坚定,但却难掩内心的恐惧。
然而,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萧逸和李瑶的掌控之中。
很快,士兵们便包围了这座宅院,将这些余党一网打尽。
“你们这些逆贼,终于落网了!”
将领看着,被押解出来的黑衣人,眼中满是不屑,“王爷和王妃英明神武,岂会容你们这些宵小之徒兴风作浪。”
他的脸上,露出胜利的笑容,仿佛在宣告这场,正义之战的胜利。
处理完余党的搜捕,萧逸和李瑶又将目光投向了朝堂。
朝堂之上,往日的争斗气息尚未完全消散,一些大臣们还心存疑虑,观望不前。
萧逸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视着下方的大臣们,神色庄重:
“诸位爱卿,如今大逆己除,本王即将继承皇位。
但这江山社稷,并非本王一人之事,还需诸位齐心协力,共铸太平盛世。”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回荡在整个朝堂。
一位老臣上前一步,跪地说道:“王爷,老臣愿效犬马之劳。
只是如今朝堂积弊己久,还望王爷能大刀阔斧,整顿朝纲。”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但却充满了忠诚与期待。
“老爱卿所言甚是。”
萧逸微微颔首,“从今日起,本王将重新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选拔贤能之士。
凡有真才实学、心怀天下者,皆可举荐入朝。”
他的眼神坚定,仿佛在向众人宣告他的决心。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有的大臣面露喜色,为新皇的英明决策感到欣喜;
有的大臣则面露忧色,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
“王爷,这选拔贤能,需有明确的标准和流程,以免被有心之人钻了空子。”
一位年轻的大臣进言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睿智。
李瑶在一旁也开口道:“不妨设立专门的考核制度,从学识、品德、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察。
确保选拔出的人才,真正能为百姓谋福祉。”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却又充满了说服力。
萧逸听后,点头称赞:“王妃所言极是。
此事就交由吏部负责,尽快制定出详细的考核方案。”
他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仿佛看到了朝堂焕然一新的景象。
解决了朝堂的人事问题,经济民生又成了摆在萧逸和李瑶面前的一大难题。
连年的战乱和苛政,使得百姓生活困苦,田地荒芜,商业凋零。
“王爷,如今百姓生活艰难,咱们得想办法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过上好日子。”
李瑶看着手中的民生报告,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忧虑。
“我己命人统计各地受灾情况,准备开仓放粮,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萧逸说道,“同时,减免赋税,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农业。
对于商业,也需放宽政策,促进贸易流通。”
他的眼神坚定,仿佛己经看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
在京城的集市上,百姓们得知朝廷将开仓放粮、减免赋税的消息后,欢呼雀跃。
“太好了,终于不用再饿肚子了。”
一个瘦弱的孩子,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拉着母亲的手说道,他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是啊,皇上和娘娘真是咱们的大恩人。”
孩子的母亲眼中,满是感激的泪水,“咱们可得好好干活,不辜负皇上和娘娘的一片苦心。”
她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头,眼神中充满了慈爱与感恩。
为了更好地了解百姓的需求,萧逸和李瑶还乔装打扮,深入民间。
他们走街串巷,与百姓们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
“大爷,您觉得如今这日子,还有哪些难处啊?”
萧逸笑着问一位,卖菜的老者,他的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让人感觉十分亲切。
老者叹了口气,说道:“皇上和娘娘的政策好是好,就是这农具太贵,咱们普通百姓买不起啊。”
他的脸上满是无奈,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盼。
李瑶听后,心中一动:“陛下,咱们可以鼓励工匠制造农具。
再以低价卖给百姓,这样既能促进农业生产,又能帮助百姓减轻负担。”
她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己经看到了百姓丰收的场景。
萧逸点头表示赞同:“此计甚妙。
回宫后,即刻安排工部负责此事。”
他的脸上露出赞赏的笑容,对李瑶的建议十分认可。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推行,京城内外渐渐有了起色。
百姓们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然而,萧逸和李瑶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他们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为天下百姓创造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