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早报》的头版头条——河西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医生顾砚章和中医科主治医师许青川牵头成立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会!》
顾明昭看着老大爷递过来的《河西早报》——顾砚章担任会长,许青川担任副会长。
嘶……这小青川,倒是挺谦让的。
啧!我倒是想当个会长!
顾明昭把报纸塞进了医药箱里,经过这段时间挨家挨户的排查,大多数人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如今只剩下最后一户了,在乡镇的最边缘。
“前几天只是有些发烧,吃了些退烧药就好了,现在又发烧了,而且不停的咳吐黄色浓痰。”
顾明昭仔细思考,她多想取点痰的标本去做痰培养,但是乡镇的医疗条件根本就不支持。
而且顾明昭也发现了一个特点,就是接触的这些患者都有一个马上快要自愈了但是症状突然加重的阶段,而最具有标志性的症状就是咳吐黄色浓痰。
这或许是细菌感染导致的?或许暴雪一号病毒的入侵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低下,从而导致细菌也趁虚而入了。
有个很简单的逻辑——这是村里老大爷都知道的。
就是细菌感染要用抗生素。
病毒感染要用抗病毒药物。
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实操起来很复杂。
因为病毒和细菌会组建一个“联合军团”进攻人体。
比如得了流感(病毒)后又继发肺炎链球菌感染(细菌),这时候医生就得“海陆空联合作战”——奥司他韦(抗病毒)联合头孢曲松(抗生素)双管齐下。
但这种“混合双打”必须经过严格临床评估,否则可能“伤及无辜”(破坏正常菌群)。
就算把细菌单独拎出来说,也很复杂。
有一些情况就是细菌身份不明,但俗话讲“乱拳打死老师傅”,抗生素也有一个“盲打阶段”。
当病原菌身份不明时,医生会派出尽可能“广谱”的抗生素,相当于“轰炸机"。这类抗生素能覆盖大部分常见细菌,如同地毯式轰炸,虽可能误伤友军(破坏正常肠道菌群引发腹泻等副作用),却能快速压制感染。但是细菌也不是吃素的,它会通过基因突变悄悄“升级装备”也就是具备了耐药性。
这个时候更需要“精准打击”。
比如过血培养,痰培养等方法锁定是肺炎克雷伯菌作祟?那就切换成更具有针对性的抗生素,相当于“精确制导导弹”。但别高兴太早——这些"狡猾分子"可是穿着耐药性的盔甲,所以必须配合药敏试验这个“敌情侦察系统”,实时调整武器选择。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很快筛选出细菌最敏感的抗生素,然后进行精准打击。
细菌在与抗生素的不断交锋中也有它们的杀手锏——多重耐药菌——当细菌同时对≥3类抗生素产生耐药。
这样的话,常规部队根本就破不了防,需要万古霉素这样的特种部队出马才能解决。
顾明昭蹲在地上,掀开医药箱时发出吱呀轻响,半盒布洛芬缓释胶囊在金属夹层里滚了两圈,奥司他韦的铝箔板还剩七粒,像缺了门牙的齿列。一盒开了封但没怎么用的针灸针,还有几盒不同种类的抗生素。
“咳、咳……”床板传来急促的颤响,穿灰布衫的老人正用袖口狠命擦拭嘴角。
顾明昭摸了摸患者滚烫的额头,掌心被燎得发疼,退烧药把体温压下去不过三小时,体温又沿着陡峭的坡路反弹回来。
按照梯度用药原则,几个抗生素轮番上阵,硬是一点效果没有。
抗病毒药物此时的效果似乎也微乎其微了。
不会是耐药菌吧?这么倒霉让我碰上了!
更棘手的是患者喉间痰鸣愈发沉重,像塞了团浸满浆糊的棉絮,每声咳嗽都伴随着胸腔剧烈的震颤。
老大爷提溜着手里的麻袋:“这家伙我可是背了一路的,你不用的吗?”
顾明昭一拍脑袋,差点忘了,咱还有中药呢!?
上次在接触雷公藤标本之后,顾明昭就深刻认识到,中药学习不能太抽象,于是就买了各种植物标本认识中药。
黄色痰黏,按照许青川的经验应该是热痰,因为热邪入侵肺部,灼烧肺阴,蒸液成痰,所以痰质会很粘稠,结合高烧不退,喘促不宁,舌苔黄厚且腻,应该是热邪。
顾明昭左想右想也没有思路——干脆套医圣的方子吧!
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黄十克,杏仁十克,生石膏六十克,桑白皮十克,黄芩十克,桔梗十克,浙贝母十克,葶苈子三克,天花粉十克,芦根三十克。
此时患者舌上的黄厚苔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同时在患者体内也发生什了微妙的变化——肺管子里正打着仗呢!
那些张牙舞爪的多重耐药菌似乎不可一世,抱团儿裹着一层黏糊糊的“耐药护盾”正在疯狂肆虐,抗生素冲了好几波都没攻破,就跟拿拳头砸橡皮墙似的,光冒印子不管用。
抗生素也懵逼了,这莫非就是“有烟无伤定律”?
可没想到,中药里的“小不点儿”们偷偷摸的过去了。也不知道是哪个中药里的成分,跟长了眼睛似的,专挑护盾的缝儿钻,左撬撬右戳戳,愣是把那层黏壳子弄出好些窟窿。
抗生素瞅见机会,“呼啦”一下全扑上去,可算钻进老巢里,对着耐药菌就是一顿猛揍。
随着最后一批耐药菌像冰川融化一般崩解。
患者用力的将堵在喉咙眼子里的痰咳了出来,嘿!没之前那黏糊劲儿了!
他深深吸了口气,胸脯子总算不憋得慌了,咧嘴跟顾明昭笑:“姑娘,我这嗓子眼里的痰,咋跟退潮似的,突然就松快了!”
顾明昭现在还不清楚是什么原理,她也不清楚自己这一通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操作,当真是“乱拳打死老师傅”了。
许青川也不知道这是中药和抗生素的协同作用,说道:“清宣并用,痰热同治,攻补兼施,你这个方子不错,呦呵,你这水平见长啊!”
麻黄宣肺透邪,石膏清肺泄热,一散一清,使郁热从外而解,肺气从内而清,是为清宣并用。
杏仁、桔梗、浙贝母降气化痰,桑白皮、黄芩、葶苈子泻肺清热,针对痰热互结的核心病机,既治痰浊,又清郁热,是为痰热同治。
石膏、天花粉、芦根清热生津,防止热邪伤阴;麻黄、葶苈子虽为攻邪之品,但用量精准而少,满足“驱邪而不伤正”的原则,是为攻补兼施。
顾明昭被手机里的许青川这一通夸的,脸红都不好意思了,但嘴上还是忍不住:“这算什么,基操罢了。”
不过比着顾明昭这边的轻松,许青川坚守重症监护室的压力就大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