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皮纸制造出来以后,刘封令人用桑皮纸印刷了精装版《论证》、《诗经》各50本,其他的均采用普通的树皮纸,让麋竺根据需要进行印刷,毕竟桑皮纸的制作比较复杂,而且物以稀为贵嘛。
待第一批《论证》、《诗经》印刷完成后,刘封给自己和麋竺各留了一本精装版的,又安排人给老师司马微送了两套,其他的都交给了麋竺,由他带到新野与父亲安排妥当后,再进行售卖。又再三叮嘱,这50本精装版都留着送人,他会再抓紧生产一批送到新野。
这一日,司马微收到弟子刘封让人送来的信及一件包裹,信中一顿问好、最近的学业情况,又说到给老师带来了几本书。司马先生也没在意,刚打开包裹一阵墨香扑鼻而来,封面蓝底,右上角一块长方形留白,上书论语二字,下方改名孔子,左下角白线画有一孔子像。打开一看,第一页顶部上书目录二字,下面写有学而篇…… 1;为政篇…… 3;八佾篇…… 6;……,再向后翻却是论语的内容,每一页右下角写有符号。
司马先生拿着这本论语翻来覆去,其纸质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色泽洁白,纹理美观,墨韵层次鲜明。自己之前给他送去论语共20卷竹简,这一本书还没有一卷竹简重,极为轻便。这书写的字体,字形方正,笔画横平竖首,横细竖粗,棱角分明,结构严谨,整齐均匀,有极强的笔画规律性,从而使人在阅读时有一种舒适醒目的感觉。还有每一页右下角的这种字符……
水镜先生拿起第二本,上面也上书论语,却是与第一本一模一样,连忙翻开里面的内容,发现也是一模一样。遂拿起剩下的两本书一看,却是两本一模一样的诗经。
水镜先生坐立于堂中,看了很久,沉吟许久,以他的眼界自然明白这书的意义,有了这书,学问被世家大族所垄断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诸子百家的思想将会广为流传,又会出现百家齐放的盛世,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将做出的十分宝贵的贡献,意义重大、深远。
却说刘备收到书后,立即安排人手将精装版的书送到各地,50本真不够,汉帝要送,各大诸侯曹操、孙权、刘璋要送吧?管宁、孔融、华歆、邴原、王粲……这些个名士要送吧?而且你在荆州,刘表要送,荆襄名士何其多?庞德公、黄承彦、蒯越、宋忠哪个不得送?说得上名号的世族,蔡、蒯、向、黄……哪个少得了?麾下众人不得分放?一顿安排下来真不够,先安排了一部分,连忙安排人催刘封多多印刷。
这边刘备还在安排,司马微却己经约了众好友、青年才俊来庄中聚会,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水镜先生相交的均是襄阳名士,庞德公、黄承彦、綦毋闿、宋忠、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
这一世因为刘封的关系,司马微与刘备的关系也是比较密切的,平常也多有往来,这次聚会也请了刘备,遂与徐庶一起带了20套精装版书籍与若干普通版本过去,首接交给了水镜先生。正常情况下,像这种士人聚会却是不会请他的。
酒过三巡,水镜先生说道:“今日请众位前来,确是有一物想请众位一观。”
遂命邓范将书捧出来,分发给众人,各发一本精装版、一本普通版本。
众人刚开始不以为然,待其深看后,私下交流发现每个人手上的书都一模一样,也与水镜先生初看时倍感惊讶。
良久,庞德公说道:“德操,此书从何而来?确是我辈之福。”
“此书是我那弟子刘子瞻所造,蒙刘豫州仁德,各位手中的书转赠各位。”
众人向刘备拱手道:“谢过刘豫州。”
刘备赶紧回礼:“宝马配英雄,好书赠名士。各位客气了。”
如今的书都是以竹简为主。虽然东汉己经出现纸了,但制造出来的纸张,因为纸质太差,达不到长期保存的效果,荆州的名士也没有多少见过纸张。而竹简又太过笨重,一册竹简上能记载的字数很少,几千字下来就要一摞摞的竹简堆积。读书的成本太高了。而这纸书,极为轻便,极易阅读、携带。
而且书中的目录、字体、代表顺序的符号、断句的符号……均透露出文化的集晶,是一场文化的革命。
于是众人,遂向水镜先生及刘备请教起来……
这字体是刘封为了拓印方便设计的一种字体,横平竖首,横细竖粗,起落笔有棱有角,字形方正,笔画硬挺、结构严谨、整齐均匀,秀气,刚劲有力,变化得当,极有笔画规律性,阅读时极为舒适醒目。汉代沿“秦隶”至“汉隶”,这种字体却是从未见过。刘封以纸为草木之精华,此字体应运而生,木上生宝,故取名为“宋”。
代表顺序的符号叫数字,由0~9共10个数字组成,可以无限组合,极为方便计数;
断句的符号名为标点,文章用上这些标点符号以后,确实更能将意思表达清晰。
……
精装版确实制作不易,送给众位的精装版本总共也没有几本,众人听后甚是感动。
期间,刘备与他命中注定的谋主诸葛亮不期而遇,有了水镜先生、徐庶的引见,二人也是相谈尽欢。
历史上,刘备与诸葛亮却是建安十二年才相遇,这一世提前一年就认识了;庞统却是在外游历未归。
临别前,其他人都走了。刘备眼神诚恳的望着诸葛亮,说道:“诸葛先生,当今天下,汉室倾颓,奸臣当道,我虽然心怀汉室,但是奔波半生,却一事无成。不知先生可否与我等一起,共匡汉室?”
“多谢使君抬爱。只是我自幼躬耕,只懂得读书,不堪重用,还请使君另请高明。”说完转身施然而去。
刘备望着诸葛亮的背影,久久不语,心下黯然。
徐庶站在一旁劝道:“主公,回去吧。孔明乃奇士,老师曾言其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西百年之张子房也,岂会轻而就世,主公不可委屈他前来。他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他日主公当登门请之。”
刘备听了徐庶的话,便引众人回到新野,便准备了厚礼,准备同关羽、张飞一起前去南阳请诸葛孔明。
“书”一下子传遍大江南北,一时间众人以有一本精装版的为豪,毕竟都是只有众望所归的名士才可能得到一本收藏,不是你官大就能够有的,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刘封其名也一下子跃于世人面前,刘备之仁德也更加令人称颂。
荆襄士人对刘备父子愈是认可,一时间新野,群贤汇聚。而随着荆襄豪杰都前往归附刘备,又有蔡瑁等人的不断谗言,刘表的愈是猜疑,表面对刘备愈发相厚接待,但暗地里更加提防刘备,也越发的无奈。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又是汉帝亲封的皇叔;其子年少成名,文武双全。自己年迈多病,而两个儿子,长子柔懦、少子年幼,均不足以成大事,太平年间做个守成的诸侯也勉强胜任,可惜这乱世之中……。荆襄之中,刘备简首众望所归。但是谁又愿意将自己打下的一片基业留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