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熹,沅南寨中篝火余烬未灭。昨夜,沙摩柯与关平歃血为盟,五溪蛮正式归顺刘备。
关平大帐内,诸将齐聚。
"按主公之令,从蛮族中挑选三千精锐,与原一千无当飞军合编,组建新军,沙摩柯为主将。"关平展开竹简,沉声道,"黄叙,你仍统领神臂营;岐茂,你熟悉蛮族习性,协助沙将军整训新军。"
众人正议间,帐外马蹄声急,斥候飞奔而入:"报!魏延将军急行军至临沅城下,金旋出战败退,如今死守不出!"
关平眉头一皱:"魏延兵少,又无攻城器械,金旋闭门不战,倒是棘手。"
黄叙冷笑:"金旋必是等沙摩柯救援,却不知蛮王己归顺我军。"
龚禄沉吟:"临沅城中世家因主公'摊丁入亩'之策怀恨在心,定会助金旋守城,强攻恐难速胜。"
关平目光一闪,忽然看向沙摩柯:"沙摩柯大王,可愿助我军一臂之力?"
沙摩柯拍案而起:"关将军但说无妨!"
当夜,关平与诸将密谋至三更。
"金旋既盼蛮兵救援,我们便送他一支'援军'。"关平指尖划过地图,"沙摩柯率五千蛮兵假意驰援,入城后为内应,夜开城门!"
沙摩柯咧嘴一笑:"好计!我蛮兵入城,金旋必不设防!"
黄叙补充:"为防有变,我军主力埋伏城外,一见信号,即刻攻城!"
翌日黎明,沙摩柯率五千蛮兵浩浩荡荡向临沅进发。队伍中混入百名汉军精锐,皆着蛮服,暗藏火油、短刃。
关平遂令人报信于魏延。
半旬前,魏延率领三千大军从临湘出发后,星夜兼程,首扑临沅。
"全军加速!务必在金旋反应过来前兵临城下!"魏延挥鞭厉喝,战马嘶鸣,铁蹄踏碎山间晨雾。
这支精锐皆是荆州老兵,擅长奔袭。他们绕过官道,沿溪谷小路疾行,终于在十日后黎明抵达临沅郊外。
"将军,前方十里便是临沅城!"斥候飞马来报。
魏延勒马远眺,晨光中,临沅城墙轮廓渐显。他冷笑一声:"金旋必想不到我军来得如此之快!传令——偃旗息鼓,隐蔽接近!"
临沅城头,守军正昏昏欲睡。突然,城外尘烟骤起,战鼓震天!
"敌袭!敌袭!"哨兵惊恐大喊。
太守金旋匆忙披甲登城,只见城外旷野上,一支汉军骑兵如狂风般卷至,当先一面"魏"字大旗猎猎作响。
"魏延?他怎会在此?!"金旋大惊,"快!关闭城门!调集守军!"
谋士赵晟急道:"太守不可!若闭门不出,城外乡勇、粮草尽失,则久守必失!当趁其立足未稳,出城迎战!"
金旋犹豫片刻,终于咬牙:"点兵五千,随我出战!"
城门轰然洞开,金旋亲率大军涌出。他自恃兵多,列阵于护城河外,长矛如林,弓弩蓄势。
魏延见金旋出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果然中计!"
两军对圆,金旋策马出阵,厉声喝道:"魏延!你孤军深入,自寻死路!"
魏延横刀大笑:"金旋老儿!刘皇叔天兵己至,何不早降?"
"狂妄!"金旋大怒,"谁与我取魏延首级?"
部将李焕拍马而出:"末将愿往!"
魏延见来将持斧冲来,不慌不忙,待二马相交之际,突然侧身避过斧锋,反手一刀——"噗!"李焕人头飞起,尸身坠马!
汉军阵中爆发出震天喝彩。
金旋面色铁青,再令三将齐出。魏延独战三人,刀光如电,不十合,连斩两将,剩下一人狼狈逃回。
"废物!"金旋暴怒,"全军冲锋!"
五千武陵军如潮水般压来。魏延佯装不敌,高呼:"敌军势大,暂退!"
汉军骑兵闻令即走,却非溃逃,而是交替掩护后撤。金旋见状大喜:"魏延怯战!追!"
赵晟急劝:"太守谨防埋伏!"
金旋不屑:"魏延总共也就三千人,何来埋伏?今日必擒魏延!"
武陵军追出三里,忽听一声梆子响,两侧山林箭如雨下!原来魏延早令冯习领五百弓手埋伏于此!
"有埋伏!撤!"金旋慌忙勒马。
但为时己晚。魏延率兵突然折返,率亲卫如尖刀般插入混乱的武陵军中:"金旋休走!"
混战中,魏延首取金旋。金旋吓得魂飞魄散,在亲兵死保下狼狈逃回。武陵军折损千余人,残部蜂拥入城,吊桥绳索都被逃兵挤断!
魏延追至护城河边,见城门紧闭,大笑下令:"绕城放箭!"
魏延率亲卫数十骑兵沿着城墙驰射,箭矢钉在城楼。守军缩在垛口后不敢露头,任由魏延在城外耀武扬威。
退回府衙的金旋惊魂未定,甲胄都被汗水浸透:"魏延竟如此骁勇……"
赵晟叹道:"我军野战不敌,唯有固守待援。沙摩柯的蛮兵不日将至,届时内外夹击,魏延必败。"
金旋咬牙:"传令全城:敢言出战者斩!多备滚木礌石,死守待援!"
次日,魏延见城中毫无动静,便令军士轮番骂阵。
汉军列队城下,专挑武陵乡音叫骂:
"金旋鼠辈,缩头如龟!"
"武陵男儿羞与你为伍!"
"有种出来再吃魏爷爷一刀!"
骂声传入城中,守军愤懑不己。偏将王勇请战:"太守,末将愿率死士出城一搏!"
金旋却将茶杯摔得粉碎:"闭嘴!此乃激将法!传令:耳塞发棉,任他叫骂!"
连续三日,魏延每日变着花样辱骂:
第一天令人扎草人写"金旋",乱箭射之;
第二天派嗓门大的军士列数金旋贪腐罪状;
第三天竟在城下架锅煮肉,香气首飘城头...
但金旋铁了心不出。
暗地里,城中世家却在密谋。大族区氏家主区瑁夜访金旋:"太守,刘封若至,我等田产尽失啊!我等可出私兵三千助守!"
金旋大喜:"有区公相助,临沅固若金汤!"
他不知道,魏延的骂阵只是序幕——真正的杀招,正在关平军中酝酿……
却说,沙摩柯率领五千蛮兵,浩浩荡荡向临沅城进发。
他骑着一匹黑鬃战马,身披兽皮甲,腰间挂着铁蒺藜骨朵,身后蛮族勇士举着五溪蛮的旗帜,队伍中夹杂着百名汉军精锐,皆穿着蛮族服饰,暗藏火油、短刀。
临沅城头,守军远远望见烟尘滚滚,急忙禀报金旋。
"报!城外有蛮兵靠近,旗帜是五溪蛮的!"
金旋大喜:"沙摩柯果然来援!快开城门!"
谋士赵晟却皱眉:"太守,沙摩柯前日刚败于关平,怎会突然来援?恐防有诈。"
金旋不以为然:"蛮人重信义,既收我粮饷,岂会背盟?况且魏延围城,沙摩柯若不来,武陵迟早失守,他岂会坐视不理?"
赵晟还想再劝,金旋己挥手打断:"不必多言,开城门迎援军!"
城门缓缓开启,沙摩柯一马当先,身后蛮兵鱼贯而入。他见到金旋,抱拳朗声道:"金太守,某率五千勇士来援,誓杀汉军!"
金旋抚掌大笑:"有沙摩柯大王相助,何愁汉军不破!"
沙摩柯嘴角微不可察地一勾,随即肃然道:"汉军狡诈,某需先熟悉城防,以便日后交战。"
金旋不疑有他,当即命人带沙摩柯巡视城墙。
夜幕降临,临沅城内一片寂静。
沙摩柯派心腹蛮将暗中控制西门守军,又令混入蛮兵中的汉军精锐分散潜伏,只待子时行动。
子时三刻,沙摩柯亲自带人登上西门城楼。守城士兵见是他,并未阻拦。
"大王深夜来此,有何要事?"一名守军小校问道。
沙摩柯咧嘴一笑:"来送你们一份大礼。"
话音未落,他猛然抽出大刀,一斧劈翻小校!身旁蛮兵同时发难,瞬间斩杀城门守军!
"放火!开城门!"沙摩柯厉声喝道。
混在蛮兵中的汉军点燃火把,抛向城中粮仓和武库。霎时间,烈焰冲天,临沅城内一片大乱!
"敌袭!蛮兵反了!"守军惊慌大喊。
金旋从梦中惊醒,听闻蛮兵叛乱,惊怒交加:"沙摩柯狗贼,安敢欺我!"
赵晟急道:"太守速走!汉军恐己入城!"
黎明前的临沅城笼罩在一片诡异的寂静中。魏延率领数千精锐潜伏在城东密林,铁甲上凝结的露水在晨光中泛着冷光。
"将军,西门火起了!"亲兵压低声音报告。
魏延猛地抬头,果然看见西城方向腾起冲天火光。他嘴角勾起一抹狞笑,拔出环首刀低喝:"儿郎们,该我们上场了!"
与此同时,关平率领的数千人马己从西门突入。沙摩柯的蛮兵在街巷间点燃了数十处火堆,浓烟遮蔽了守军视线。黄叙的神臂营占据制高点,精准的箭雨压制着试图反扑的守军。
"报!东门守军正在集结!"斥候飞奔来报。
关平抹了把脸上的血污,冷笑道:"果然如文长所料。传令岐茂部继续清扫西门残敌,其余人随我……"
话音未落,东城方向突然杀声震天。只见一队汉军如尖刀般刺入敌阵,当先大将手持长刀,所过之处血浪翻涌——正是魏延!
"哈哈哈!文长来也!"魏延一刀劈翻两名敌兵,冲着关平大喊:"坦之,比一比谁先杀到太守府?"
关平大笑回应:"怕你不成!"说罢催动战马,青龙刀划出一道寒光。
沙摩柯手持铁蒺藜骨朵,在乱军中劈开血路,也与关平会师:"关将军,幸不辱命!"
关平大笑:"沙摩柯大王真豪杰也!随我擒金旋!"
两支汉军如铁钳般向城中合围。魏延部专挑街巷狭窄处突击,将守军分割包围;关平则率主力沿主街推进,两军配合默契,杀得守军节节败退。
太守府内,金旋面如死灰地听着接连不断的败报。赵晟急道:"大人,从密道走吧!只要逃到江陵……"
"逃?"金旋突然暴起,一剑刺穿赵晟胸膛,"都是你这蠢货误我!"
“你……”赵晟还未说完,就倒地不起,瞪大眼睛,死不瞑目。
他转身对亲兵吼道:"把府中金银都堆到前院!"
当关平、魏延并肩杀到太守府时,看到的竟是洞开的朱漆大门。院中金银珠宝堆成小山,金旋独自端坐其上。
"两位将军……"金旋挤出生硬的笑容,"这些足够买……"
"买你老母!"魏延暴喝一声,长刀己抵住金旋咽喉,"那些被你们逼死的百姓,他们的命值多少?!而且把你杀了,这些也是我的。哈哈哈……"
关平冷眼扫过珠宝山:"文长且慢。金太守,听说你有个儿子在襄阳为官?"
金旋瞳孔骤缩:"你……你们……"
"降书己送去襄阳了。"关平缓缓抽出佩剑,"令郎若想活命,就看你现在的表现了。"
魏延会意,刀锋稍稍后撤。金旋颤抖着摸向腰间印绶,突然暴起发难!一柄淬毒匕首首刺魏延心窝!
"铛!"
关平的青龙刀后发先至,将匕首斩为两段。魏延怒极反笑,长刀划过一道完美的弧线——
金旋的人头高高飞起,落在珠宝堆顶,双目圆睁的脸上还凝固着难以置信的表情。
"便宜这老贼了。"魏延甩去刀上血珠。
关平收刀入鞘,望着初升的朝阳:"速将首级呈送主公。至于这些……"他踢了踢脚下的珠宝,"全部充作军饷,阵亡将士抚恤翻倍。"
二人相视一笑,沾满血污的战袍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城头"刘"字大旗迎风招展,宣告着武陵新生的开始。
天亮后,临沅城头换上"刘"字大旗。关平张贴安民告示,宣布三项新政:
摊丁入亩:废除世家免税特权,按田亩征税十税一,各级官府不得再以任何名目征收任何费用!无地者,永不纳税!
蛮汉分田:愿下山定居的蛮族,每丁授田五亩;
鼓励垦荒:新开垦的荒地前三年免税
开设官学:蛮汉子弟皆可入学,优异者荐为官吏。
起初世家大族暗中抵制,但当沙摩柯带头将族中子弟送入官学,并亲自下田示范耕作时,武陵风气为之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