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三刻,晨光刺破薄雾,金銮殿内蟠龙柱,倒映着摇曳烛火。
皇帝君御天抬手叩响御案,青玉镇纸与鎏金桌面,相撞发出清响,惊得阶下窃语的群臣瞬间噤声。
诸位卿家,皇帝君御天展开一卷泛黄舆图,指尖重重按在云栖庄至青州的蜿蜒路线上,。
朕上月微服查探,亲眼见云栖庄新修道路平整如镜。
马车疾驰而过不见颠簸,商贾车队日夜不息,这等利国利民之道,为何无人提及。"
皇后拿出修路水泥配方,开山采石朕准备把我国道路修缮一下。
户部侍郎李崇明撩袍跪出,随着动作轻颤,陛下!
此路虽看似便捷,实则暗藏祸端!
水泥烧制需开山采石,恐伤龙脉风水,动摇国本!"
风水?"
皇帝君御天突然冷笑,将一叠血渍斑斑的文书掷于阶前,青州知府八百里加急奏报在此。
去年冬运粮队,因道路泥泞溺亡二十三人,流民因路阻冻毙荒野者逾百人。
李大人的风水之说,可曾庇佑过这些冤魂。"
宁王党羽礼部尚书,林文翰抢步出列,官服上的仙鹤补子剧烈起伏。
古法筑路传承千年,自有其道。
水泥不过是奇技,贸然采用必遭天谴!"
他故意抖落袖中谶纬之书,朱砂字迹刺得群臣面色微变。
皇帝君御天正要开口,殿外忽起环佩叮咚。
皇后沈清歌身着凤袍款步而入,素手轻扬,宫女即刻展开三丈长卷。
细密的字迹与绘图铺满金砖地面,陛下臣妾半月前便命尚宫局收集云栖庄筑路之法。"
她指尖划过图纸上的窑炉构造图,此乃水泥烧制秘方——以石灰石、黏土按七比三配比,经千度高温煅烧研磨,再掺河砂、碎石浇筑,坚如铁石。"
工部尚书李墨轩颤巍巍凑近查看,浑浊老眼陡然发亮。
陛下!
若依此良方,修路耗时减半,费用节省三成!
老臣愿立军令状,三月内在青州至云州路段试修。"
荒谬!"
李崇明急得额间青筋暴起,烧制水泥需征调数万民夫,百姓必生反意。"
生反意?"
皇帝君御天突然甩出一叠密信,信纸间滑落半块水泥样本,青州知府密报,李尚书之子勾结盐枭,妄图炸毁云栖庄窑厂。
他们怕的不是民怨,是新路通了断了私盐财路。
他猛地拍案,来人!
将李崇明革职查办!"
满朝哗然间,沈清歌取出皇后印玺,重重按在修路方案末端。
本宫愿以凤印担保,此方案可行。
若有差池,甘受太庙思过之刑。"
皇帝君御天起身时龙袍猎猎作响,即日起设立路政衙门,由皇后总领全局,工部督办,皇亲国戚各领路段。
凡阻挠者,以谋逆论处!"
他扫视群臣,但修路非易事,所需民夫人力物力都很大,该如何招募?"
殿内陷入短暂沉默,左都御史出列道:陛下可效仿前朝均输法,按户籍摊派徭役,每户出丁一名。"
此法不妥!"
皇后沈清歌突然开口,青州连年灾荒,农户本就困苦。
若强行征调,恐生流民。
臣妾以为,可采用募工制每日发银十文,管三餐热饭,完工后再赐两石糙米。"
妇人之见!"
鸿胪寺卿冷哼,如此厚待,国库谁人负担。"
皇帝君御天抬手制止争论,皇后所言有理。
朕问你们,去年漕运因道路不畅,损失税银百万两。
修好路后,商贾往来频繁,税收翻倍,这点工钱算得了什么。
他转向沈清歌,具体招工细则,由皇后与户部商议。"
散朝后,路政衙门连夜挂牌。
沈清歌坐镇中枢,与工部官员反复推演,每十里设一工段,每段置监工三人,工匠百人。
招募时要查验户籍,严禁地痞混入。"
她展开劳工名册,尤其要照顾鳏寡孤独,让他们能凭劳力谋生。"
消息传开,青州城外的招工棚前排起长队。
白发老翁拄着拐杖来,我虽干不动重活,但烧火做饭总行吧?"
年轻汉子撸起袖子,听说工钱日结,我要攒钱给老娘抓药。
甚至有秀才模样的人报名,愿为文书,记录工程点滴。"
然而,问题很快显现。
有地痞冒充工匠混吃混喝,还有人私下倒卖配给的糙米。
沈清歌得知后,立即下令,增设巡检司,凡偷奸耍滑者,即刻除名。
敢倒卖物资者,杖责三十!"
同时,她命人在工地设立粥棚,免费供应老弱妇孺。
新路余响:市井巷陌里的盛世长歌
秋阳斜照,新修的官道上满载粮秣的马车辘辘作响。
青州城外的茶棚里,三五个歇脚的汉子围坐在青石板桌边,粗陶碗里蒸腾的热气裹着此起彼伏的议论。
老张头,听说你家小子在修路队挣了大钱?"
络腮胡的车夫往地上磕了磕烟袋,我家那口子还不信,说朝廷咋会这么大方!"
被唤作老张的老汉眯起眼笑,缺了门牙的嘴漏着风,可不是!
每日十文钱实打实到手,收工还能领半袋糙米。
我家婆娘把钱缝在衣角,说攒够了就给闺女添嫁妆。
他指了指官道方向,以前去云栖庄送货,来回得蹚三天烂泥路,现在马车半日就到!"
角落里擦桌子的瘸腿汉子突然插话,要我说最该谢的是皇后娘娘。
我这条腿就是去年运粮时摔断的,要不是修路队收留我烧火做饭,早饿死在破庙里了。"
他布满老茧的手着碗沿,昨儿个看见巡路官给咱发棉衣,说是娘娘特意吩咐的。"
茶棚外突然传来孩童的嬉笑,几个扎羊角辫的丫头举着麦芽糖跑过。
娘!
修路队的叔叔给了我糖!"
年轻妇人追在后面,怀里还抱着襁褓,眼角笑出细纹,都怪这新路太好走,孩子们疯跑都不知累!"
正说着,一队官差敲锣打鼓经过,黄榜在风中猎猎作响。
人群瞬间围拢过去,识字的账房先生眯着眼念道:免除青州三年赋税!
凡参与修路者,家中丁役再免两年......话音未落,茶棚里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老天爷开眼呐!"
有老妪抹着眼泪瘫坐在地,老头子临终前还念叨,啥时候能吃饱饭,这下......她哽咽着说不下去,身旁的汉子悄悄抹了把脸,突然扯着嗓子喊。
陛下万岁!
皇后娘娘千岁!"
暮色渐浓时,官道上亮起星星点点的火把。
收工的民夫们扛着工具,唱着新编的小调往家走,水泥道,平又光,车轮滚滚粮满仓。
官家体恤百姓苦,日子越过越敞亮......歌声顺着笔首的道路传向远方,惊起芦苇荡里栖息的白鹭,扑棱棱的翅膀掠过倒映着万家灯火的河面。
三个月后,首段试验路竣工。
皇帝君御天亲临现场,只见青灰色的路面笔首如矢,车轮碾过不见丝毫痕迹。
皇后沈清歌指着路旁的石碑,陛下,这是工匠们自发刻的天子筑坦途,惠及千万家。"
当晚庆功宴上,君御天举起酒杯,这条路是十万民夫辛苦修出来的。
朕宣布,免税以谢百姓!"
群臣起身高呼万岁时,沈清歌望向远处绵延的新路,恍惚看见无数百姓正踏着平坦大道,走向富足安康。
此后三年,三千里水泥官道贯通南北。
商队的驼铃日夜不绝,流民返乡开垦荒地,国库收入翻了两番。
而金銮殿那场惊心动魄的辩论,早己化作史书里的寥寥数语,唯有那一条条坚固的道路,永远铭刻着一个王朝为民修路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