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冰凉的手指抵在他唇上。
崔钰这才发现皇帝眼眶发红,身上带着淡淡的酒气。"让朕猜猜,若是当年没有朕横插一脚,姜氏未送女入宫,你退婚后再反悔,说不定你二人便重修旧好了,是吧……"
"臣不敢!"崔钰猛地后退:"臣愿即刻返回西北,此生不入京城!"
李景焕突然大笑起来。他摇摇晃晃地走回御座,将那些晏几道缠缠绵绵的哀怨情诗一点点撕碎:"晚了。"碎纸如雪片般飘落,"五日后完婚,这是圣旨。"
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昭愿生怕崔钰惹恼了李景焕,又担心自己前来让李景焕更加恼怒,于是让人知会了崔妃,崔妃急匆匆带着心腹宫女太监赶到御书房,正撞上这么一幕。
"传旨,崔妃,你来得正好,朕正要赐下一门亲事与崔氏。"李景焕扔下御笔,竟然还算温文尔雅,"靖国公嫡次女温良敦厚,特封敏惠县主,三日后与崔将军完婚。"
他看向崔钰,嘴角勾起温和却残忍的弧度:"爱卿若抗旨,朕就让皇贵妃亲自为你主婚。"
昭愿站在廊下,手中帕子被绞得变了形。她原是想来为崔钰求情,却听见了最不堪的对话。
李景焕是误以为,自己也对崔钰有意思吗……
翠竹红桃惊恐地看着自家娘娘惨白的脸色,正要搀扶,却见昭愿突然挺首了脊背。
"回宫。"她的声音轻飘飘的,"准备贺礼。"
崔府。
崔钰又一次跪在了祠堂,上一次跪在这里,与清河崔氏列祖列宗冰凉冷漠的牌位相对无言,还是在他远走西北的前夕。
那时候他是真的不知道天高地厚啊,退了姜氏姑娘的婚约,又得知这姑娘转头被家族送进了宫。他还没反应过来,甚至连愧疚都来不及,家族转头又替他安排了一门亲事。
那时候,他是真的无能为力。
他痛苦,他反抗,他一遍遍想起那个因为他而入了宫的女孩。
他拒绝了家族的婚事。然后,他跪在了这里。当时他只是普普通通的世家公子,从小到大顺风顺水,拜了天下最有名的大儒为师,就等着学成归来,重振崔氏。
他逃了。
现在,他成了朝中赫赫有名的将军,天下人谈起他,都夸耀说他是战功赫赫的少年将军,白马轻铠,英勇无双。
今时今日,此时此刻。
却与五年前,别无二致。
他依旧无言地跪在这里,依旧是因为一个婚约,这一次,却是真真正正的别无选择。
也再也没有一个西北可以让他远走高飞,放下一切了。当他从崔茹手里接过西北铁骑后,当他大破西凉军,带着西北军所向披靡的时候,当他看着那些人崇拜信任的目光的时候,他就明白了——
他,别无选择。
他背后不是空无一人,而是站满了密密麻麻的西北军。他们用沉默而信任的眼神看着他,看着他这位主将一步步挑起西北的担子。
如果他反抗陛下……他不敢再想下去。
年轻的将军捏紧了拳头,跪在祠堂的蒲团上面,面前,崔氏列祖列宗高高在上,冷漠而高傲地俯视着自家这个为情所困的、愚蠢的后辈。
崔家主慢慢走了进来,崔钰依旧没有回头,他挺拔的背脊看起来十分坚毅,又透出一丝孤寂与苍凉。
崔家主看着这个儿子,到底没再说什么劝慰他的话,只是道:“靖国公嫡次女性情温和,与你十分般配。”
崔钰冷冷道:“您知道我真正喜欢的是谁。”
崔家主苦笑一声,他当然知道,否则当初也不会冒这么大的险求到景阳宫,希望皇贵妃娘娘能劝一劝自家的儿子。
那个时候,崔钰是真的不愿意回到崔氏,他是真的恨自己这个世家子的身份,想靠自己在西北闯出一片天。
好在,皇贵妃的劝慰生了效。
崔钰对崔氏态度缓和,可还不等崔建智高兴呢,又一道圣旨宛如晴天霹雳,砸得他晕头转向。
陛下,竟然给崔钰赐了婚。
陛下是不是知道了些什么?
崔家主心都提起来了,但比起这个,他最害怕的还是崔钰抗旨。他这个儿子,连家族都能弃之不顾这么多年,难保不会顶撞陛下。
崔家主哪里知道,崔钰的确不是那种依赖家族甚至处处以家族为先的人,但他同时也是极看重天下安稳的人。
特别是在他成为西北铁骑后,西凉无数次进犯骚扰边境,西北防不胜防。如今他作为西北铁骑主将,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天下局势。
西北动,天下动。
他不敢赌。
陛下真实想法如何,他明白,就是不愿意他再肖像皇贵妃。
连这最后一点点的念想,也不许有。
崔家主道:“此一时彼一时,瑾瑜啊,你有没有想过,这世间大多数事情,都要看一个『缘』字。”
崔钰怎么没有想过?他当然想过,正是因为他在荒凉的西北日日在床上翻来翻去地想,他才愈加痛苦,执念愈深。
他与昭愿没有缘分。
或者说,当年正是莽撞无知的他,亲手斩断了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缘分。
一想到他白白地错失了自己最爱的人,他就痛悔难消。世间缘分千千万,偏偏他最想要的就从指尖溜走了。
崔家主继续道:“前面那些事,你从此也莫要再想,陛下知道你与皇贵妃有过婚约,但他不会因此为难你。陛下的赐婚,对你来说是恩典。”
崔家主现在并不知道皇帝己经知道了崔钰写过的那些诗,只当皇帝而今盛宠皇贵妃,又想起来曾经崔钰与皇贵妃的婚约,还有当年的种种流言,因而给崔钰赐下婚约。
崔钰喃喃道:“我若成婚了,她……皇贵妃娘娘是不是就安全了……”
崔家主道:“自然,当年你们毕竟有过婚约,本朝对女子清誉十分看重,她如今又为后宫中权位最重的女子,深受陛下宠幸,亦是天下命妇表率,自然是越清白越端庄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