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坐在发布会现场的主位上,手指轻轻搭在桌沿,眼神平静地扫过台下密密麻麻的镜头和举着话筒的记者们。他心里清楚,这一场媒体交锋,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声誉,更关乎整个整治熊孩子行动的未来。
江晓站在角落里,冲他点了点头,示意准备就绪。
“各位媒体朋友。”沈逸开口,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我知道你们中很多人是带着疑问来的,也有人是带着偏见来的。但我想说,真相只有一个。”
他说完这句话,全场静了一秒,接着便有记者举手提问。
“沈律师,网上有关于您‘滥用系统能力伤害儿童’的指控,您怎么回应?”
沈逸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调出大屏幕,上面是一张复杂的谣言传播路径图,箭头交错,层层扩散。
“这是过去三天内所有主要爆料账号的信息流向分析。”他指着最上方的源头,“这些账号全部指向一家公司——清朗教育。”
台下响起一阵骚动。
“我们调查发现,这家公司表面上是一家青少年心理辅导机构,但实际上与某个跨国犯罪网络存在资金往来。”沈逸继续说道,“他们制造并散布虚假信息,目的就是破坏我对熊孩子问题的干预。”
他顿了顿,换上一段视频片段。
“这是其中一条所谓‘录音证据’的原始音频和波形图。”沈逸放大画面,“如果你们仔细看,会发现这段录音在关键语句前后都有明显的剪辑痕迹。这不是证据,是栽赃。”
他话音刚落,就有个穿着西装、挂着某知名媒体工牌的男子突然站起来打断:“沈律师,您有没有想过,您的行为本身就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比如使用所谓的‘系统道具’进行记忆消除或行为矫正,这是否侵犯了未成年人的权利?”
沈逸看着那人,目光沉稳。
“这位记者先生,请问贵单位是哪家媒体?”他反问。
对方愣了一下,随即报出一个名字。
“我查过了,”沈逸不紧不慢地说,“这家媒体最近三个月内有三篇关于我的报道,全是负面内容。而他们的广告投放记录显示,清朗教育曾在今年初与其签署过一份金额不小的推广合同。”
全场哗然。
那名记者脸色变了变,没再说话,悄悄退到了后排。
沈逸趁势推进:“我理解大家对‘系统’这个词的敏感。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所做的一切都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并且始终以孩子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
他调出一段视频,是几个月前小宇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主动向受害同学道歉的画面。
“这个孩子曾经是校园霸凌者,现在他是班里的纪律委员。”沈逸的声音有些低沉,“我不是神,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改变。但只要有一个家庭因此受益,我就不会停下脚步。”
台下一片沉默,随后有个年轻母亲站了起来。
“沈律师,我是小宇妈妈。”她声音哽咽,“我家孩子以前让我操碎了心,是他帮了我们。我知道那些网上的东西都是假的,但我还是想说……谢谢您。”
她鞠了个躬,全场掌声响起。
沈逸起身还礼,脸上露出难得的一丝笑意。
发布会进入尾声时,江晓走上前来,低声说:“刚才那个溜走的人,我让助手拍下了他的背影,还有他胸前的徽章图案。”
“发给我。”沈逸点头。
几分钟后,手机震动,他打开照片,看到一枚刻着字母“K.N.D.”的金属徽章。
他眯起眼睛。
这个名字,他在上次突袭据点时就在通风管道里见过。
沈逸没说话,只是把这张图片保存了下来。
发布会结束后,他走出会场,夜风扑面而来,吹得他西装微微扬起。他站在台阶上,看着远处闪烁的车灯和高楼大厦的灯光,深吸一口气。
他知道,这场舆论战还没有真正结束。
但他己经赢下了第二步。
就在这时,手机又响了。
是江晓的消息:
“刚刚收到一条匿名短信:小心你孩子的学校。”
沈逸盯着这条消息看了几秒,然后抬头望向夜空。
星星不多,城市灯火太亮。
他转身走向停车场,一边走,一边拨通赵警官的电话。
“我要查一个人。”他说,“姓江,是个记者。她的孩子在哪所学校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