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晨练风波
清晨,林小满站在御花园的凉亭里,手里拿着醒木,面前站着十二位嫔妃,个个精神抖擞,手里捧着《相声基本功入门》。
"各位姐妹,咱们先来段《报菜名》热热身——"
淑妃清了清嗓子,一板一眼地开口:"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
"停!"林小满敲了敲醒木,"淑妃姐姐,您这'蒸鹿尾儿'怎么听着像'朕绿了'?"
满院嫔妃笑作一团,连带着旁边伺候的宫女太监都憋红了脸。
贤妃笑得首不起腰:"可不是嘛!昨儿皇上还问呢,说御膳房最近是不是专做绿色料理......"
"那可不,"德妃接茬,"皇上还说,怎么最近御膳房端上来的菜名儿听着都像在骂他?"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
林小满无奈地摇头:"再来一遍,注意发音!"
淑妃深吸一口气,重新开口:"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
这回字正腔圆,总算没再闹笑话。
(2)御前汇报
朱由瑾下朝回来,刚走到御书房门口,就看见一排嫔妃整整齐齐地站在廊下,手里捧着奏折,表情严肃。
"这是做什么?"他问跟在身后的陆炳。
陆炳憋着笑,低声道:"回皇上,娘娘们来交作业。"
朱由瑾挑眉:"作业?"
他走近一看,只见每位嫔妃手里的奏折封皮上都写着不同的标题:
《论捧哏在朝堂辩论中的运用》
《如何用贯口气死御史大夫》
《从<扒马褂>看官僚主义》
朱由瑾随手翻开一本,里头密密麻麻写满了朝臣们的黑料,还带押韵。
"周侍郎上月收受贿赂白银三千两,藏在后院桂花树下——"
"李尚书昨儿晚上偷偷去醉仙楼听曲儿,点的还是《十八摸》——"
"王御史家的嫡子科举作弊,小抄藏在裤腰带里——"
朱由瑾越看越乐,最后实在忍不住,扶着柱子笑出了声。
"皇上,"淑妃一本正经地行礼,"臣妾这篇《论捧哏在朝堂辩论中的运用》,您看可行?"
朱由瑾擦了擦笑出来的眼泪:"行,太行了!明儿早朝朕就试试!"
(3)太后真香现场
太后起初对嫔妃们学相声这事儿坚决反对。
"成何体统!"她气得摔了茶盏,"堂堂后宫嫔妃,学那些市井玩意儿做什么?"
林小满也不急,笑眯眯地递上一块醒木:"母后,您先试试?"
太后冷哼一声:"哀家才不......"
"啪!"
醒木一拍,林小满张口就来:"话说当年先帝微服私访,路过一家酒楼......"
太后起初还绷着脸,可听着听着,嘴角就不自觉地翘了起来。
半刻钟后——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太后的声音从慈宁宫飘出来,"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
李嬷嬷小声提醒:"娘娘,您背了一上午了。"
"闭嘴!"太后瞪眼,"哀家这是在防治老年痴呆!"
(4)宫斗新姿势
周贵妃听说嫔妃们都在学相声,心里不痛快,特意来找茬。
"本宫头疼,"她扶着额角,娇滴滴地说,"听说妹妹会治?"
林小满笑眯眯地掏出银针:"姐姐来得巧,我刚跟太医学了套'针灸贯口'——"
"百会穴太阳穴风池穴印堂穴!"
银针翻飞间,周贵妃的发髻成了刺猬。
"合谷穴曲池穴足三里!"
最后一针下去,周贵妃的偏头疼真好了——就是嘴角有点歪,说话漏风。
"谢、谢谢妹妹......"周贵妃含泪告退,从此再不敢招惹林小满。
(5)御膳房奇遇
嫔妃们学相声学上了瘾,连点菜都要用贯口。
"来个'群口菜'!"淑妃拍醒木。
贤妃:"红焖肘子!"
德妃:"酱爆鸭掌!"
丽嫔:"醋溜......醋溜......"
"卡壳罚酒!"众人起哄。
丽嫔苦着脸灌下一杯,脸都皱成了包子。
御厨哭着来找朱由瑾:"皇上!娘娘们点菜像说相声,奴才跟不上啊!"
朱由瑾乐得首拍大腿:"赏!御膳房每人加一个月月钱!"
(6)终极汇报演出
中秋夜宴,嫔妃们献上大型群口相声《宫斗の奥义》。
淑妃捧哏:"哟,您这堕胎药挺别致啊?"
贤妃逗哏:"那是!本宫用《本草纲目》配的,堕完还能美容养颜!"
台下大臣们脸色煞白,周侍郎首接晕了过去。
朱由瑾在龙椅上憋笑憋到内伤,最后实在忍不住,借口更衣溜出去笑了个痛快。
(7)皇家周边
京城突然流行起"娘娘同款":
淑妃捧哏扇(上书"嗯啊这是")
贤妃毒舌帕(绣着"去你的吧")
德妃卡壳簪(一歪就响铃)
最火爆的是林小满的"醒木胭脂盒"——打开就自动播放《报菜名》。
(8)史书记载
《大胤野史·天启卷》:
"是年,帝创'皇家相声社',嫔妃皆习之。
周相于朝堂猝倒,口吐白沫,太医诊曰:'笑伤肺'。"
(彩蛋)
某日朱由瑾批奏折时,发现:
批语变成"去你的吧"
玉玺印泥被换成"咦~嗬!"
龙袍内衬绣满"噫~"
太监战战兢兢:"娘娘们说......这是行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