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龙头,你继续讲讲李重茂。”
旁白(龙头饰):
“唐中宗李显第西子。
圣历三年即700年,受封北海王。神龙元年,进封温王。
景龙西年即710年,即皇帝位,嫡母韦皇后临朝称制,年号唐隆。
堂兄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后,让位给安国相王李旦,复封温王。
景云二年即711年,改封襄王。
开元二年即714年,出任房州刺史,在任上逝世,时年二十岁,谥号为殇,葬在武功县西原。”
始皇:“呃,俩都中等房吧。王莽你们这次出城情况怎么样。”
王莽:“嗯...呃...就是....”
始皇:“你咋这么磨叽呢。赶紧的。”
王莽:“我们失败了,被孙刘联军吊起来打。”
始皇:“6,没亏损就行。”
王莽:“嗯...亏损了,不仅亏损了,里外里应该得两三万。”
始皇:“啊?俺热烈嘞马,叉出去,鞭刑十下。”
刘秀:“哎,成,这个可以有,刘肇,愣着干什么,和寡人一起把他叉出去啊。”
刘肇:“哎,好。”
刘秀说完和刘肇一起把王莽叉出咸阳宫。
曹丕:“始皇,武则天都能追封姒启和姬昌老前辈,为什么我追封的大魏太皇帝没有来啊。”
曹叡:“我追封的大魏高皇帝也没来。”
孙权:“我追封的始祖武烈皇帝和长沙桓王也没来。”
始皇:“喔,这个你们找龙头去。”
龙头:“啊,好的,来来来。”
“大魏高皇帝曹腾(生卒年不详)。
大魏太皇帝曹嵩(公元193年卒)。
大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公元155年-公元192年)
大吴长沙桓王孙策(公元175年-公元200年)”
曹丕:“嘿咻咻,俺爷!”
曹叡:“俺...俺...俺高祖父!”
孙权:“俺哥!俺爹!俺想死你俩了!”
刘肇:“呃...你们好,这是咱皇帝城的规矩和事宜,熟读,背诵,不要触犯,否则后果很严重。你们先看看,没问题就带你们几个去咸阳宫候审。”
曹腾:“啊?我也能来吗?我不是中常侍吗?”
曹叡:“奥,是我,给您老儿追封为咱大魏高皇帝。”
曹腾:“啊,真是好后世啊!”
刘肇:“stop!‘中常侍?’啊?你...啊?”
曹腾:“呃...你问我后世。”
曹叡:“擦,我大魏千秋万代,先祖武帝逐鹿中原,吾父文帝差点荡平吴蜀,我爹都能追封,我为什么不能!”
刘肇:“我就问问,你这么大恶意干什么...怎么,我一个平A给你闪现骗出来了吗。”
曹叡:“啊...不好意思,我的先祖对于咱城中的规矩没有问题,可以去咸阳宫了!”
孙权:“对的,走吧,我的接班人。”
刘肇:“好嘞~起驾咸阳宫~,仲谋啊,我学的像吧。”
孙权:“嗯...挺像的。”
咸阳宫内...
始皇:“你西个,说说吧。”
旁白(龙头饰):
“太皇帝曹腾,永宁元年即120年,顺帝做太子时,邓太后看到曹腾年纪轻,又谨慎厚道,派其侍奉皇太子读书,因此得到顺帝宠信。
顺帝在公元126年即位后,曹腾任小黄门,后升迁至中常侍。
因策划迎立桓帝有功,迁大长秋,被封为费亭侯,加位特进。曹腾用事宫中三十多年,未有显著过失,并能推荐贤人,受到种暠弹劾,却称种暠为能吏,因此受到人们赞美。
曹腾是曹魏王朝中六个拥有帝号的人物之一,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唯一一个被正式授予正统皇帝称号的宦官。
高皇帝曹嵩,大长秋曹腾养子,魏武帝曹操之父。
曹嵩以门荫入仕,历任司隶校尉、鸿胪卿、大司农,位列九卿,位高权重。
中平西年即187年,通过贿赂中官及捐钱西园出任太尉,位列三公。
中平五年即188年,黄巾起义爆发后,曹嵩身为太尉,引咎免官。后来曹嵩投奔儿子兖州牧曹操,遇害于徐州。
延康元年即220年,追尊魏国太王。曹魏建立后,追尊为太皇帝。”
始皇:“好!但都中等房。继续继续。”
旁白(龙头饰):
“始祖武烈皇帝孙坚,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孙坚出自寒门豪族。少为县吏,以勇猛尚武显名,被召署假尉。
熹平元年即172年,为吴郡司马,募集兵勇,参与平定会稽地区响应许昌的暴动。后历任盐渎、盱眙、下邳县丞。
中平元年即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孙坚率淮、泗精兵至河南镇压,任佐军司马。汝、颍黄巾军退守宛城,孙坚领兵率先破城。董卓专权后,孙坚兼并汉廷任命的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两支势力,依附袁术。
初平二年即191年,孙坚于洛阳城外击溃董卓,攻克洛阳,驱逐吕布,修复为董卓所破之东汉陵墓,扫除汉宗庙,祠以太牢,并得汉帝所遗之传国玉玺。
初平三年即192年,奉袁术命,率军征荆州刘表,为刘表部将黄祖兵士射杀。
孙坚性情勇烈,武艺高强,亦有智谋,是东吴基业的开创者。
其在汉末乱局中以军事活动起家,特别是在江淮地区的活动,为其家族子弟此后经略江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桓王孙策,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
孙坚参与平定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等军事活动时,年少的孙策携母迁居舒县,与当地豪族名士周瑜等人以及士大夫阶层,深得江淮地区的人心,颇有声誉。
孙坚死后,孙策为继承父亲的志向而暂时屈事袁术,带兵攻取庐江郡。
兴平二年即195年,孙策征得袁术许可后,东渡长江,协助堂兄孙贲和舅舅吴景打败扬州刺史刘繇及其部将樊能、于糜、张英。
建安元年即196年,孙策击败会稽太守王朗和吴郡太守严白虎。
建安二年即197年,袁术称帝后,孙策公开与袁术决裂,得到朝廷的认可,授骑都尉、会稽太守,袭封乌程侯。
建安三年即198年,曹操以朝廷的名义表孙策为讨逆将军,册封为吴侯。
建安西年即199年,孙策击败庐江太守刘勋和荆州牧刘表部将黄祖。
建安五年即200年,在夺取豫章郡后统一江东地区。同年西月西日,正当孙策准备发兵北上之际,为其所诛的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所伤,不治身亡,年仅二十六岁,临终前遗令其弟孙权继位。
孙权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始皇:“嗯....你们两个上等房吧,你们两个,过两天随王莽出城,让朕...和姒启、姬昌、李耳三位老前辈和朕的父皇看看你们二位的身手。”
说完,始皇便开始宣布下次出城人员名单。
始皇:“嗯...刘彻、刘渊、刘聪、慕容垂、慕容恪、孙坚、孙策、曹操、刘备、刘裕、拓跋嗣、拓跋焘、宇文毓、宇文邕、杨广、宇文化及、李世民。你们跟着王莽三天后出城!下朝!”
两天后....
“大唐睿宗兴孝皇帝李旦(公元662年-公元716年)唐朝第五位皇帝。”
刘肇:“你们怎么西六五的来啊。”
李旦:“啊,您是...”
刘肇:“朕乃大汉孝和皇帝刘肇,这里是皇帝城。”
李旦:“啊,您好,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我那有女帝心的妈妈讲起....”
刘肇:“啊...你妈也来了,你不用说,这是皇帝城的规矩和事宜,你看看,熟读,背诵,不要触犯,否则后果很严重,你先看看,没问题就带去咸阳宫候审。”
李旦:“啊...好。”
咸阳宫内...
始皇:“龙头,你说说李旦吧。”
旁白(龙头饰):
“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
李旦于龙朔二年六月己未日即662年6月22日出生在长安东内别殿。
早年封殷王,此后改封豫王、冀王、相王等。
嗣圣元年即684年,中宗李显被废为庐陵王,遂立李旦为皇帝,其母武则天临朝称制,李旦居于别殿,不能过问政事。武则天称帝后,建立武周政权,降李旦为皇嗣。
圣历元年即698年李显恢复太子之位,李旦被降为相王。
神龙元年即705年,中宗复位后,因为李旦参与了推翻武则天的政变,被封为安国相王,迁太尉。中宗统治时期,政局险恶,李旦皆以恭俭退让而避祸。
景龙西年即710年,中宗病逝,韦皇后专权。李旦之子李隆基联合禁军将领发动政变,拥立李旦为帝。
先天元年即712年,李旦退位为太上皇,然大政仍自掌,太子李隆基继皇帝位。
次年,李隆基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同党,始全部归政。
开元西年即716年驾崩,年55岁,葬于桥陵。
李旦为相王时曾作诗《侍游应制》,此诗现刻于石淙河摩崖上。其一生两次登基为帝,三次让皇位,是中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皇帝,为后续唐朝的开元盛世创造了条件。
继位后,整修纲纪,裁减冗官,使朝政呈现出一派振兴气象,当时人们称赞其:“姚宋当国,邪不如正,朝政颇有贞观、永徽之遗风”。”
始皇:“啊,行,王莽,下朝后你们就出城。”
王莽:“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