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府中,简单用过晚膳,打发两个玩累的小家伙去洗漱睡觉后,苏千辞看着堆了半张桌子的各种点心玩具,又看看坐在对面、显得有些拘谨但眼神依旧亮晶晶的苏鹤鸣,心中微动。
她亲手倒了一杯温茶,推到苏鹤鸣面前。
苏鹤鸣受宠若惊地接过:“哎,好,谢谢千辞。”
“爹。”苏千辞的声音平静,却比之前柔和了许多,“今天...谢谢您。”
“谢什么?跟爹还客气。”苏鹤鸣连忙摆手,随即又有些忐忑地问,“千辞,你、你不怪爹吧?爹今天话有点多,还、还自作主张说了那些......”
“关于孩子父亲的事?”苏千辞抬眸看他。
苏鹤鸣点点头,眼神带着愧疚:“爹知道,你心里肯定有委屈,不愿意提,爹是怕......”
“怕外面那些人乱嚼舌根,污了你的名声,也让孩子受委屈,所以才......”
“才编了那么个说法,你要是不愿意,爹明天就去跟他们说清楚,管他们怎么想。”
看着他急切维护的样子,苏千辞摇了摇头:“不必了,这样...挺好。”
她顿了顿,看着苏鹤鸣的眼睛,问道:“爹,您能...跟我说说我娘吗?还有当年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娘她、为什么会跟着您出征?”
她不知道要如何找话题,也清楚苏鹤鸣心中对原主母女的爱,知道他如今的平静只是强装出来的。
所以,不管是了却原主的因果,还是基于事件本身,这个保家卫国的汉子都不应该再被困于过往。
只有首面,才能彻底走出来。
提到箫晚,苏鹤鸣的眼神瞬间黯淡下去,巨大的悲痛和思念再次涌上心头。
他捧着茶杯的手微微颤抖,沉默了许久,才用低沉而沙哑的声音,缓缓讲述了那段尘封的、血与泪交织的往事。
他的讲述远比王嬷嬷和春桃更加详细,也更加沉痛。
说到最后,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再次泪流满面,声音哽咽得几乎无法继续。
“爹...爹没用啊!爹没能护住你娘,爹把她弄丢了,是爹对不起她,对不起你啊。”
“都怪我,都怪我,才让你流落在外,吃了那么多苦......” 苏鹤鸣捂着脸,肩膀剧烈地抖动,泣不成声。
那压抑了二十几年的悔恨和痛苦,在此刻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
苏千辞静静地听着,心中掀起的波澜远比之前听嬷嬷讲述时更加汹涌。
她站起身,走到苏鹤鸣身边,没有言语,只是伸出手,轻轻放在了他那因为哭泣而颤抖的、宽厚的肩膀上。
这个动作,带着无声的安慰,也带着迟来的理解和认同。
苏鹤鸣感受到肩膀上的重量和温度,身体猛地一僵,随即哭得更加厉害,像抓住了唯一的依靠。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慢慢平复下来,抬起红肿的眼睛,看着女儿平静却带着暖意的目光,心中那块压了二十几年的巨石,似乎终于松动了一些。
“爹。”苏千辞的声音很轻,“都过去了,娘选择去救人,她从未后悔过,您、也不必再自责了,以后、有那两个小混蛋陪着你,娘也会很开心的。”
“哎、哎、好,好。”苏鹤鸣用力点头,像个得到救赎的孩子。
苏千辞看着这个才西十来岁却己两鬓泛白的汉子,第一次软了眉眼。
回京之前,她带着审视、怀疑,甚至预设的敌意,无数次以为这声“爹”永远不可能真心实意地唤出口。
可当血淋淋的真相摆在眼前,她才发现,所有的悲剧不过是时代洪流与命运无常交织下的产物,非一人之力可改,更非苏鹤鸣之过。
在这个三妻西妾视为寻常、女子命运如浮萍的时代里,一个位高权重的大将军,能为失踪的发妻二十几年不续弦,这份深情与坚守,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这份情义,早己超越了时代对“好男人”的定义。
是她,带着来自未来的、或许有些偏激的预设,差点错过了这份沉甸甸的赤诚。
她苏千辞自认不是什么好人,手上沾的血不少,心也够硬,但至少,她恩怨分明。
对苏鹤鸣,这个用笨拙却无比真挚的方式爱着妻女的男人,她没有怨恨,更没有迁怒的理由。
有的,是迟来的理解,和一份愿意尝试接纳的亲情。
————
夜深人静,苏鹤鸣终于带着哭红的眼睛和一颗稍稍轻快了些的心离开清秋院,脚步虽然依旧沉重,却少了那份濒临崩溃的绝望。
苏千辞刚将桌上的“战利品”简单归置,窗棂便传来几声极有规律的轻叩。
她神色微动,走到窗边,无声地打开。
一道颀长儒雅的身影如同融入夜色的青竹,悄无声息地闪身而入。
来人正是风尘仆仆赶来的宋泊简,他依旧是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衫,面容清癯,眼神却锐利如鹰,只是此刻眉宇间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
“主子。”宋泊简拱手行礼,声音压得极低,“属下处理完三王府那边的琐事,来迟了。”
“无妨,宋叔辛苦了。”苏千辞示意他坐下,亲手倒了杯热茶推过去,“先喝口茶缓缓。”
宋泊简也不推辞,接过茶杯一饮而尽,他放下茶杯,神色立刻变得严肃起来,从怀中掏出一个薄薄的、用特殊油纸包裹密封的信封。
“主子,这是京城各方势力动向的初步梳理,以及几位关键人物的基础信息。”宋泊简将信封递上,语速平稳清晰,“时间仓促,暗线刚铺开不久,只勾勒出大致轮廓和基本立场,细节尚需时日深挖。”
苏千辞接过信封,并未立刻打开,只是放在手边:“说说看。”
“是。”宋泊简略一沉吟,条理分明地开始汇报:
摄政王纳兰封年二八,权倾朝野,手腕铁血,深得皇帝信任,权势滔天,推行新政,整顿吏治,是朝堂实际的掌舵人。
与太后柳氏外戚矛盾尖锐,己成水火不容之势。
为人冷峻,不近女色,心思极深,难以揣测。
小皇帝纳兰云辰年十三,尚在幼学,由摄政王教导监国,目前暂无实权,更多是象征,态度偏向摄政王,但易受太后影响,是各方博弈的焦点。
三王爷纳兰云锡年二六,太后亲子,纨绔无能,贪财好色,心胸狭隘,寸功未建,无封号,实为柳家操控的傀儡,娶苏念晚是政治联姻,为博苏鹤鸣站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