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时装周后台,苏晚正在给模特调整香水瓶配饰,突然听见熟悉的中文咒骂:“这些塑料珠是石油制品,不能用!” 她抬头,看见陈雨薇正和配饰师争得面红耳赤,冲锋衣口袋里露出半截红棉树枝。
“雨薇!” 苏晚扔下香水瓶跑过去,“你怎么在这儿?”
雨薇举起红棉树枝:“Leila 说你们用红棉做配饰,我来看看是不是真的可持续。” 她的目光落在模特的项链上,由光伏板废料制成的红棉吊坠正在闪光,“这个… 比我在亚马逊见过的任何珠宝都漂亮。”
后台的灯光突然暗下,沈嘉宁的身影从幕布后走来,手里攥着 Tinder 的匹配通知。雨薇转身的瞬间,两人的目光撞上,像九年前在港大图书馆那样,带着试探与怀念。
“原来你们认识!” 苏晚突然笑了,“雨薇,搬来和我们住吧!前海的共享公寓还有空房间,林薇种了红棉树,沈嘉宁装了光伏板,就缺个环保专家。”
雨薇还没来得及回答,沈嘉宁的手机突然震动,Bumble 的新匹配通知 —— 在迪拜见过的德国光伏工程师,此刻正在巴黎出差。她看着对方资料页的 “寻找能聊碳关税的人”,突然说:“雨薇,今晚要不要去喝一杯?我知道有家酒吧,用红棉酒调鸡尾酒。”
闪回:2014 年 3 月,香港兰桂坊
沈嘉宁把第三杯龙舌兰推给雨薇,酒液在灯光下泛着红棉色。“我拿到高盛的实习了。” 她的声音带着醉意,“雨薇,你真的要去亚马逊吗?那里连信号都没有。”
雨薇抢过她的酒杯:“你真的要去投行吗?那里连阳光都没有。” 她掏出雨林地图,用红笔圈出红棉保护区,“等我回来,带你去看会流血的树,比你的数字模型生动多了。”
现实:2024 年 3 月,巴黎红棉酒吧
沈嘉宁看着雨薇用红棉枝搅拌鸡尾酒,突然说:“当年你走后,我去了高盛,每天对着电脑算碳排放权,却不知道这些数字背后,是你在雨林被蚊子咬的 37 个包。”
雨薇笑了,指尖划过沈嘉宁的光伏板纹身:“我在亚马逊收到你的邮件,说‘帮我看看红棉树’,就知道你没忘记。” 她从口袋里掏出个 U 盘,“这是全球红棉树的生长数据,给你的‘飞天链’用。”
酒吧的门被推开,德国工程师 Max 走了进来,他的目光在沈嘉宁的光伏板纹身和雨薇的红棉树枝上打转。“看来我来对了地方,” 他举起手机,“Bumble 上的环保金融专家,果然在红棉酒吧。”
沈嘉宁看着 Max 递来的名片,突然想起 2015 年在港大,雨薇说过的 “金融应该服务自然”。她转头对雨薇说:“Max 在做光伏板回收项目,或许我们可以合作,让‘飞天链’追踪每块板的生命周期。”
雨薇的眼睛亮了:“我在非洲的保护区,正好需要这种技术。” 她突然握住沈嘉宁的手,掌心的老茧蹭得她生疼,“嘉宁,你知道吗?红棉树被砍伤时会流红汁,就像流血一样,但只要根还在,就会再长出新枝。”
沈嘉宁的手机在桌上震动,是 James 发来的迪拜项目紧急通知。她看着屏幕上的 “光伏板数据异常”,突然想起九年前在红树林,雨薇说的 “根比叶子重要”。
“Max,” 她突然转向德国工程师,“明天去非洲吧,我们的红棉树林,需要光伏板的守护。” 她又看向雨薇,“而你,该和我们回深圳,看看那棵你当年埋下的红棉树苗,己经长成能遮荫的树了。”
雨薇的眼泪突然掉在红棉酒杯里,荡起细小的涟漪。沈嘉宁突然发现,这个在雨林里穿行九年的女人,眼睛还是和当年一样亮,亮得能照见她心里,那个差点被金融数字淹没的自己。
离开酒吧时,巴黎的雨下了起来。沈嘉宁看着雨薇和 Max 讨论光伏板回收,突然明白,有些重逢不是偶然,是命运让你在合适的时间,遇见让你重新扎根的人。她摸了摸口袋里的红棉种子,那是雨薇在迪拜给她的,现在终于知道,该把它们种在哪里 —— 不是在数字里,而是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