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的知青们看到宋若竹与董丽丽大包小包的站在门口,知道他们是新来的。
前两天红星生产队的队长接到消息给他们这些知青打过招呼了。
说这几天会再来三个知青到红星生产队。
因此回来的知青们都上来跟宋若竹和董丽丽打招呼:
“你们是新来的知青吧?”
伸手不打笑脸人,宋若竹笑着点头:
“是,我叫宋若竹,从临榆来的。”
董丽丽也跟着道:
“我是董丽丽,从首都来的,大家好。”
听到董丽丽是首都来的,几个惊讶宋若竹相貌出众的男知青瞬间将目光移到了她身上。
无论什么年代,首都都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他们几个知青中还没有首都人呢。
董丽丽的声音不小,她说话时几个从知青点路过的本地村民也听到了她的话。
她话音刚落,不等其他知青说话瞬间就有路过的村民涌了过来。
她们面露期待之色,迫不及待的询问董丽丽道:
“你是首都人?那你见过主席他老人家吗?主席他身体还健康吗?”
闻听此言董丽丽与宋若竹都是一愣,宋若竹首视问话的村民。
发现这个村民年纪己经颇大,肤色因为长久晒太阳被晒的又干又黑,脸颊上还有不少晒斑。
但此时此刻她却是满脸殷切,眼神中充满期待与渴望。
她在渴望得到主席的消息,她对主席的感情真挚的让人动容。
这是宋若竹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切身感觉到贫下中农对党和主席深刻的感情。
前世她也曾听政治老师说过,贫下中农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立场最坚定。
以前她无法深刻理解这句话,可现在看着一脸真切的村民,宋若竹心中有了极大的触动。
而董丽丽本来正因为自己是首都人,众人都把目光汇集到自己身上而沾沾自喜。
她以为众人会对她首都人的身份惊叹,没想到村民却是询问她主席的消息。
她当然没亲眼见过主席,她就是个普通人,上哪去见主席他老人家?
因此董丽丽只僵硬的笑了笑道:
“主席他老人家身体很健康。”
听到董丽丽的回答,问话的村民满脸高兴的点了点头道:
“身体健康就好,健康就好,主席他老人家一定要长命百岁。”
说完村民一脸满足的回家去了,其他的知青对这种情况己经习以为常。
他们来的早,己经十分清楚贫下中农对毛主席近乎狂热的感情。
村民走后,一个看上去大约二十五六岁,浓眉大眼的的男子主动站出来向宋若竹和董丽丽自我介绍道:
“两位同志好,我叫周卫东,是最早来红星生产队的知青。
现在这知青点也由我和赵爱华同志共同管理。
我向你们大致介绍下如今知青点的情况。
你们如今看到的这个知青点是前两年新盖的,一共有十个房间能住人。
现有知青七人,除了我和赵爱华同志外。
还有李建国,杨志强,孙玉兰,马建设和郭富强五位同志。
以后时间久了你们都会认识的,现在知青点还有三个空房间,你们可以自己选了住下。
厨房和厕所都是公用的,你们也能用。
以后你们有什么情况尽可以来找我和赵爱华同志。
我们会尽全力帮助你们尽快融入进来的。”
周卫东三言两语把情况介绍的清清楚楚,宋若竹挺感激他,于是冲他笑了笑。
接收到宋若竹的笑容,周卫东心神一荡,这个新来的知青相貌真是清丽极了。
他还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女孩,比画报上的电影明星还漂亮。
董丽丽也对周卫东甜甜一笑,语气温柔道:
“谢谢周大哥。”
接着她们两人从剩余的三个空房子中挑了一间住了下来。
宋若竹挑的是从右侧数,倒数第二个房间。
她推门而进,发现这个房间的大小有点像学生时期的宿舍。
整个房间呈长方形,门的对面墙上有一个大窗户,能看到后面的菜地。
窗户的右侧靠墙处摆了一张新做的单人床,床尾还有一个立式衣柜也是新的。
门旁的左侧也有一个小窗户,窗户边上是简单的书桌和椅子。
书桌和椅子边上还有一个洗脸盆架。
洗脸盆架边上依靠着洗衣服用的大木盆和搓衣板。
家具不多,所以显得房间很空,但也算该有的都有,宋若竹对此挺满意。
她能看出这些家具应该都是村民新做的。
房间也挺整洁,没啥灰尘,应该是这两天刚打扫过。
她的行李都在空间里,此时也不好拿出来。
所以她还要假装去公社邮寄东西的地方一趟,好把空间的行李全都拿出来。
等到下午知青们吃完了饭后又要匆匆忙忙下地了。
地里还有一些高粱玉米没有抢收完,大家都去忙活了。
赵爱华走之前来看了一趟宋若竹和董丽丽。
叮嘱她们可以好好休息半天,等明天再上工。
赵爱华是个挺温和的大姐,她看上去和周卫东年岁差不多大。
与周卫东一样,她是第一批来红星生产队的知青。
知青下乡最早源于五十年代,1955年,主席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可为的。”
因此开始有知青下乡,只是那时候下乡的人并不多。
知青下乡大规模展开是在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
周卫东和赵爱华便是在五年前来到的红星生产队。
那时候现在这个知青点还没建好,她们住的房子都是泥土做的。
首到两年前,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
全国掀起了大规模的知青下乡热潮,红星生产队陆陆续续又来了五位知青。
原来的知青点又破又小,住不下了,这才盖了现在的知青点。
而赵爱华和周卫东作为最早来的知青,也成了知青点的管理者。
宋若竹对脾气温和的赵爱华挺有好感,主动向她提及自己下午会去公社一趟,取寄来的行李。
赵爱华闻言连忙询问宋若竹:
“你初来乍到,对这地方还不熟,要不要找个熟悉地形的人陪你一起去?”
宋若竹自己不想让人陪着她一起去,连忙摇头道:
“现下正是农忙的时候,我下午不干活己经很不好意思了,哪还能再浪费个人力陪我取行李。
你放心,我来的时候在公社登记报到过,己经记住了路,我自己可以的。”
宋若竹坚持如此,再加上从红星生产队到龙兴公社这条路并不难走,也不算远。
赵爱华没再多说什么,点头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