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女主她不服就干,生死看淡

第9章 巧合

加入书架
书名:
七零:女主她不服就干,生死看淡
作者:
长亭旧雪
本章字数:
4860
更新时间:
2025-07-09

宋若竹却坚持让她尝尝自己带的点心。

这下大妈也没过多拒绝,拿起一块绿豆糕尝了尝。

但转身就递给了宋若竹一把熟花生,宋若竹也没客气笑着接了。

紧接着她跟大妈唠起家常来,她早就从大妈说话的口音中听出她是东北人。

所以才主动跟大妈打话,也是想侧面打听一下东北的民风民情。

她这一去辽省不知道要待几年,多了解点信息总没错。

大妈的确像她说的那样是个话多的。

通过两人的谈话,宋若竹很快就知道了她姓秦,的确也是辽省人,

至于具体住哪,初次见面,宋若竹没问的那么详细,免得让人觉得冒犯。

秦大妈现下是探亲刚回来,因为有个亲人病重,她不得不趁农忙的时候出门探亲。

听说宋若竹是去辽省当知青的,立刻热情告诉宋若竹她来的时间还算巧。

因为农村七八九十月是收获季,这个时候正是忙的时候。

七月收春小麦,八月收土豆和早玉米,九月是大豆和高粱,十月水稻晚玉米白菜萝卜。

总之就是没有闲工夫,有时候忙起来饭都顾不上吃。

但只要过了这几个月就是农闲季,从十一月到来年二月底都没啥大事,可以好好歇一歇。

眼下己经进入十月下旬农忙即将结束,宋若竹这个时候去辽省,也算快赶上好时候。

顶多忙个十来天就能歇着了,而且这个时候辽省己经不热了。

大妈月初出门的时候,辽省白天气温是十五到二十度左右。

眼下到了下旬,大妈估计在五到十度左右,不算冷也不算热。

但东北白天与晚上气温差较大,夜里会冷一些。

宋若竹了解到这些基本情况,心里有了底,这才有一句没一句的跟大妈唠家常。

火车上闹哄哄的,她与大妈说话声音并不大。

但坐她对面刚刚让她给中年男子让座的女孩,似是因为被宋若竹怼了不高兴。

又见她一坐下就跟大妈聊的热火朝天,心里越发不顺气。

最后忍不住对两人道:

“你们有没有点素质,说起来没完没了了是吧,还让不让人休息了?”

此时时间正是下午六七点,吃完饭的时间,火车里吵吵嚷嚷的人多了去了。

宋若竹与大妈对话的声音在其中并不突出。

因此女孩此话一出,都不等宋若竹先出声怼她,大妈都坐不住先怼了回去:

“你这小姑娘是不是故意找茬,这火车上说话的人多了去了,你咋不说别人?”

对面女孩却偏偏故意睁眼刷瞎话,梗着脖子道:

“就你们说话声最大,吵着我休息了我凭什么不能说!”

宋若竹闻言立刻冷笑道:

“我们刚刚说话可没有你现在声音大。

你觉得我们吵,那你现在这么大声音,不也一样没素质吵到别人了。”

“你…”

女孩不是什么口舌伶俐的人,被宋若竹拿话反怼,瞬间支支吾吾接不上话。

宋若竹都懒得搭理这种人,又菜又爱找事,白了她一眼后不再看她。

接下来的时间对面女孩总算不敢上前找茬了。

火车开了八九个小时,宋若竹坐的腰酸背疼,浑身僵硬,别提多难受。

期间还在一处站台检修停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在第二天的凌晨三点多到达辽省省城。

大妈跟宋若竹一起下车,对面那个女孩也下了车。

大妈这一路上跟宋若竹聊的挺开心,但首到要分开了才想起细问宋若竹具体去哪:

“大妹子,你去的是个哪个公社哪个生产队啊?”

宋若竹此人防备心有点重,下意识不想把太具体的住处告诉别人,因此笑笑道:

“我去龙兴公社。”

大妈闻言却一拍大腿,兴奋道:

“可真巧,我就是龙兴公社的,咱们还能顺段路,你去哪个大队?”

宋若竹也没想到会这么巧,她跟眼前这大妈还真挺有缘。

她告诉大妈:

“我去的是龙兴公社的向阳生产大队。”

大妈听到这话又是一拍大腿:

“这不巧到家了吗,我家就是向阳生产大队的,我们生产队叫红星生产队。”

这次宋若竹是真的震惊了,她去的地方正是红星生产队,原来是大妈的家。

如此一来宋若竹也没什么好防备的了,连忙道:

“我去的就是红星生产队,太好了,咱们以后住一个村呢。”

大妈闻言也欢喜的不行,这两天她和宋若竹十分聊得来。

现下知道她要去她们村做知青更加开心了,连声感慨真巧。

此时宋若竹己经知道大妈姓秦,秦大妈告诉宋若竹,知青头一回到农村,公社是会派车来接的。

秦大妈本来不知道龙兴公车此次有知青下来,还打算等天亮了再坐车回村呢。

现在知道了便准备搭一下公社的车。

她去过龙兴公社,也认识公社的人,所以自告奋勇帮忙去找公社来接人的。

很快秦大妈就找到了公社来接知青的人,并热情的说了上话。

此次龙兴公社派来接知青的人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名叫柱子,他赶着一头驴车。

据柱子说今天龙兴公社来了六个知青,有男有女,要去五个不同的生产大队。

宋若竹在秦大妈的带领下是第一个找到柱子的。

她们把行李放到了柱子的驴车上,但没好意思现在就坐上去。

只说坐了一路火车想要站一会松快松快。

柱子接着等人,很快又有两个男知青找了过来。

没过多久,宋若竹竟又看到了火车上坐她对面的那个女孩。

她竟也是知青,而且也是要去龙兴公社的,听她跟旁人自我介绍说叫董丽丽。

宋若竹对这个董丽丽没有好感,懒得搭理她。

秦大妈也一样,觉得这个董丽丽事多,还不讲理,同样也不理她。

当然了董丽丽也自发排斥宋若竹和秦大妈,只跟两个男知青和柱子说话。

期间几人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时间己经来到早上五点多。

眼看天都亮了,才又来了一男一女两个知青,人凑齐了,可以走了。

柱子的驴车不算太大,六个知青外加一个秦大妈。

再加上他们大包小包的包裹,根本坐不下。

柱子便对几人说:

“现在正是农忙,公社的车都忙着抢收粮食。

只挤出了这一辆驴车,你们将就下吧。

大家都先把行李放车上,然后轮流坐车。

不累的就下来走走,走累了就换着坐。”

其实众人都坐了很远的火车来此,一路上吃不好睡不好,谁不累呢。

但没办法,驴车只有这么大,只能先如此了。

此时跟宋若竹和秦大妈吵过架的董丽丽眼神一动发现一件事。

她当即又站出来找事了,指着秦大妈对柱子道:

“这位大妈应该不是知青吧,你不是来接我们知青的吗?

为什么还要拉她挤我们的位置?”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