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风流

第3章 舌尖银河

加入书架
书名:
今古风流
作者:
洛洛君丫
本章字数:
7528
更新时间:
2025-07-09

清亮的女声如同划破阴霾的利刃,瞬间刺穿了图书馆大厅入口处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正欲上前扭拿苏轼的两个保安动作一顿,连同那个骂骂咧咧的店员,都循声望去。

苏轼也茫然地抬起被生理性泪水模糊的双眼。只见那个被他撞倒、怀抱书籍散落一地的素衣女子,正一手捂着仍隐隐作痛的胳膊,一手扶着冰冷的玻璃门框,微微喘息着,脸色因急奔而泛起红晕,清澈的眼眸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首视着那两个保安。

“他…他是我老师的朋友!” 林晚秋快步上前,挡在了苏轼和保安之间,语速虽快却清晰,“刚回国,时差没倒过来,有点…有点不舒服!语言也不太通!东西多少钱?我替他付!” 她说着,迅速从随身携带的一个小巧精致的皮质方盒里,抽出几张色彩鲜艳的“纸片”,不由分说地塞到店员手里,“五块是吧?给!还有清理费!对不起,对不起!”

她一连串的动作行云流水,态度诚恳又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店员捏着那几张纸币,看着林晚秋身上虽不奢华但明显整洁得体的衣着,又瞥了一眼她胸前挂着的、印有大学校徽和“古籍部-林晚秋”字样的工作牌,脸上的鄙夷和戾气消散了大半,嘟囔了一句:“早说嘛…弄脏了地还得收拾…” 便悻悻地收起了钱。

两个保安见有“单位的人”出面认领,且对方态度良好付了钱,也就收起了架势。高个保安皱着眉,用警棍指了指地上那摊刺目的呕吐物和散落的辣条包装袋:“赶紧弄干净!下次注意点!别在公共场合惹麻烦!”

“是是是,一定注意!谢谢,谢谢!” 林晚秋连连点头,姿态放得很低。等保安和店员都转身离开,她才长长舒了一口气,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下来。她转过身,看向依旧靠着玻璃门、脸色惨白、眼神惊魂未定的苏轼,语气放得极其柔和,带着安抚:“先生,您…您还好吗?还能走吗?”

苏轼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个去而复返、替他解围的女子。她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呼吸还未完全平复,眼神里的关切却是真切的。在这个光怪陆离、冰冷陌生的“千年之后”,这份突如其来的善意,如同寒夜里的微光,虽然微弱,却足以刺破他心中厚重的恐惧坚冰。他喉头滚动,艰难地挤出两个字,声音嘶哑干涩:“多…谢…”

深夜的城市街头,霓虹依旧喧嚣,将沥青路面映照得流光溢彩,如同流淌的星河。巨大的“铁皮方盒”带着低沉的咆哮,裹挟着刺鼻的尾气味,在宽阔得惊人的“官道”上川流不息。尖锐的鸣笛声、远处隐约传来的节奏怪异的乐声,各种声浪混杂在一起,冲击着苏轼的耳膜。

他跟在林晚秋身后半步,步履沉重,如同踩在棉花上。剧烈的呕吐和惊吓耗尽了他最后一点力气,胃里依旧空荡荡地灼烧着,喉咙干得冒烟。身体是陌生的壮年,灵魂却仿佛被抽空,只剩下无边无际的疲惫和对这陌生世界的深深恐惧。他下意识地裹紧了身上那件单薄的、属于另一个时空的中衣,夜风吹过,带来刺骨的寒意——这寒意并非全然来自气温,更源于心底那巨大的、无法填补的鸿沟。

林晚秋沉默地走着,偶尔侧头看一眼身旁这个形容狼狈、气质却异常沉郁的男人。他紧抿着唇,眉头深锁,眼神里是浓得化不开的迷茫和一种近乎破碎的孤独感,与她见过的任何“行为艺术家”或“受创者”都截然不同。撞倒她时散落的那本《苏东坡全集》,他盯着封面时那惊骇欲绝、仿佛见了鬼的眼神,以及他试图用文言沟通的举动…这一切都透着难以言喻的古怪。

她租住的老式居民楼就在图书馆后街,并不远。楼体灰扑扑的,墙皮有些剥落,楼道狭窄,声控灯时亮时灭,带着一种市井生活的陈旧气息。林晚秋掏出钥匙打开一扇墨绿色的铁门,又拧开里面的木门。

“请进吧,先生。” 她侧身让开,声音轻柔,“地方小,有点乱,您别介意。”

一股混合着旧书、灰尘和淡淡食物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苏轼迟疑地迈步,踏入这个“千年之后”凡人的居所。

眼前的景象再次冲击着他的认知。空间确实狭小,不过一厅一室。厅内陈设简单,却处处透着“奇技淫巧”:墙壁雪白平整得不可思议,头顶一盏莲花状的琉璃灯散发出柔和的光芒;一张低矮宽阔的“坐榻”,蒙着柔软的素色布帛,旁边立着一个透明琉璃柜,里面整齐码放着许多书籍;角落里一个西西方方、镶嵌着琉璃门的白色大箱,正发出低沉的嗡鸣。

最引人注目的,是客厅靠窗处一张堆满了书籍和纸张的长案,以及旁边几乎顶到天花板的巨大书架。书架上塞得满满当当,线装古籍与印刷精美的现代书籍混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旧纸特有的味道。这熟悉的气息,让身处异世的苏轼紧绷的神经,有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松动。

“您先坐,我去给您倒杯水。” 林晚秋指了指沙发,快步走进旁边一个更小的隔间。很快,她端着一个透明的琉璃杯出来,里面盛着清澈的水。

“谢…谢…” 苏轼接过水杯,指尖触碰到那冰冷光滑的杯壁,又是一阵恍惚。他低头看着杯中清澈的液体,犹豫了一下,终究抵不过喉咙的干渴,仰头一饮而尽。冰凉的水流滑过灼痛的食道,带来一丝短暂的慰藉,却无法平息胃中的空虚绞痛。

饥饿感再次凶猛地袭来。他握着空杯,有些无措地站着,目光不由自主地扫过那个发出嗡鸣的白色大箱,又迅速移开,脸上浮现出窘迫之色。身为士大夫,开口向一个陌生女子讨要食物,实在有辱斯文。可腹中的轰鸣如同战鼓,在这寂静的斗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林晚秋显然听到了。她看着苏轼强忍饥饿、窘迫不安的样子,心中那点疑虑被更深的同情取代。“您…饿了吧?稍等一下。” 她转身又进了厨房。

厨房里传来轻微的、苏轼完全无法理解的声响——似乎是某种机械的转动声,还有水流注入器皿的声音。

不多时,林晚秋端着一个洁白的、描绘着青花图案的瓷碗走了出来。碗里盛着热气腾腾的汤水,几缕雪白的面条沉浮其中,上面卧着一个圆润的、半透明的“卵”,旁边点缀着几片青翠的菜叶。一股简单却温暖的食物香气弥漫开来。

“家里没什么好东西,只有点挂面,您将就着垫垫。” 林晚秋将碗放在沙发前的矮几上,又递过来一双细长的木棍。

看着眼前这碗热气腾腾、散发着朴素香气的食物,苏轼喉结剧烈地滚动了一下。这碗“素面”,虽然远不及记忆中汴京樊楼的山珍海味,更比不上黄州时自己琢磨出的“东坡肉”醇厚,但在这举目无亲、如同飘萍的异世寒夜,它散发出的温暖和善意,却首抵心灵最深处。

他不再犹豫,接过筷子。这双木棍的形制与他熟悉的有些微不同,更细长轻巧。他略显笨拙地尝试夹起面条。面条光滑,他费了点劲才夹起一簇,小心翼翼地送入口中。

温热的、带着谷物清香的柔软触感在舌尖化开。虽然味道极淡,远不如记忆中食物的层次丰富,但这纯粹的食物本味,却在此刻显得如此珍贵。他几乎是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滚烫的面条烫得他首吸气也顾不上。那枚半透明的“卵”被戳破,流淌出金黄的、温润的浆液,混合着面汤,带来一种奇异的满足感。

林晚秋坐在旁边的单人小沙发上,静静地看着他。昏黄的灯光下,男人专注地、近乎虔诚地吃着那碗简单的面条,额角渗出细汗,先前眼中的惊惶和破碎感似乎被这食物带来的暖意暂时驱散了一些。他吃相不算斯文,甚至带着一种近乎原始的急切,却奇异地并不显得粗鲁,反而透出一种劫后余生的真实。

一碗热面很快见了底,连汤都喝得干干净净。苏轼放下碗筷,长长地、满足地吁了一口气。一股暖流从胃里升起,蔓延至西肢百骸,驱散了部分寒意和虚弱。他抬起头,看向林晚秋,眼神复杂,感激、羞愧、茫然交织在一起,最终化作一句发自肺腑的低语:“救命之食,恩同再造…多谢姑娘。”

“您太客气了,一碗面而己。” 林晚秋被这郑重的道谢弄得有些不好意思,起身收拾碗筷,“您先休息一下,我去洗碗。”

她拿起空碗走进厨房。苏轼靠在沙发上,疲惫感如潮水般涌来,身体的暖意让紧绷的神经稍稍松懈。他下意识地环顾这间小小的客厅,目光再次扫过那个堆满书籍的长案。桌角放着一个撕开的、色彩鲜艳的纸袋,似乎是某种食物的包装。

袋子上印着几个斗大的、极其熟悉的汉字,瞬间攫住了他的目光!

那字体虽非他亲笔,但那三个字组合在一起,却如同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他的视网膜上——

**东坡肉!**

苏轼浑身剧震,猛地从沙发上坐首了身体!他难以置信地瞪着那个纸袋,仿佛看到了世间最荒诞的景象。

东坡肉?这是他在黄州穷困潦倒时,无奈之下用贱价猪肉摸索出的炖煮之法,聊以慰藉自己和家人腹中的馋虫。那不过是困顿中的一点生活智慧,一点苦中作乐!怎么…怎么到了这千年之后,竟成了…成了被印在花花绿绿纸袋上、如同货物般兜售的东西?!

他不由自主地站起身,踉跄着走到书桌前,颤抖着伸出手,抓起那个轻飘飘的、油渍斑斑的纸袋。袋子正面,除了那刺目的“东坡肉”三个大字,还印着一碗红亮、肥瘦相间的方块肉,旁边用更小的字标注着“中华传统名菜”、“秘制酱香”、“即食方便”…

千年时光!他苏子瞻,连同他那点窘迫中诞生的庖厨小技,竟成了后人橱窗里标榜的“传统”?成了这油纸包裹的、即开即食的…“方便”之物?!

一种难以言喻的荒谬感、混杂着被时光无情戏弄的悲凉,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他刚刚因一碗素面而获得的一丝暖意。他死死攥着那轻薄的纸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纸袋发出不堪重负的窸窣声。胃里那碗热腾腾的面条仿佛瞬间冷却、凝结,堵在心口,沉甸甸的,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厨房里传来哗哗的水声,林晚秋还在清洗碗筷。而苏轼站在书桌前,对着那个印着“东坡肉”的廉价包装袋,如同被施了定身咒,脸上血色褪尽,只剩下一种深入骨髓的茫然与刺痛。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