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80后

第12章 港风、霹雳舞与盗版CD(4)

加入书架
书名:
我们是80后
作者:
特别爱吃茄子
本章字数:
10228
更新时间:
2025-05-06

第13节:音乐的启蒙:从《爱拼才会赢》到Beyond

1980年代末的小县城,音乐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悄然渗透进孩子们的生活。从闽南语的《爱拼才会赢》到Beyond的《光辉岁月》,这些旋律不仅点燃了他们的热情,也在他们的心底种下了对未来的朦胧想象。那是一个励志与叛逆交织的时代,磁带机的“咔嗒”声和歌词的回响,成了军伟、周婷、胡宇辉童年中最动听的启蒙。

县城的小巷子里,军伟家的小院成了孩子们聚集的地方。院子里有一棵老枣树,枣子还青着,酸得让人皱眉,但孩子们喜欢坐在树下,围着军伟那台老式磁带机。磁带机是军伟爸爸从厂里淘汰下来的,机身满是划痕,两个大喇叭上蒙着一层灰,但按下播放键,依然能发出声音。那个夏天的傍晚,太阳刚落山,天边还残留着一抹橘红,院子里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蝉鸣声渐渐弱了下去。军伟从柜子里偷拿出他珍藏的磁带,塞进磁带机,按下播放键,“咔嗒”一声,《爱拼才会赢》的旋律响了起来。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闽南语的歌词带着一股粗粝的生命力,像一阵风,吹进每个孩子的耳朵。军伟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画圈圈,嘴里跟着哼:“爱拼才会赢……”他不会说闽南语,但这句歌词他听了很多遍,己经能模仿得有模有样。周婷坐在他旁边,麻花辫上系着红头绳,碎花裙被晚风吹得轻轻晃动,她闭着眼睛,轻轻拍手,脸上满是陶醉:“这歌真好听,感觉像在鼓励我们!”胡宇辉蹲在一旁,瘦小的身子缩成一团,他不太会唱,但眼神里满是认真,像是从歌词里听到了什么力量。

磁带循环播放着,歌声一遍遍回荡在小院里。《爱拼才会赢》是军伟爸爸最喜欢的歌,他常说:“这歌有种让人不服输的劲儿!”军伟虽然不太懂,但他能感觉到歌词里的励志力量。他家境普通,爸爸在厂里做工,妈妈在家务农,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他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一种希望,仿佛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命运。他抬头看向天边的晚霞,低声说:“我长大了也要拼一拼,像我爸说的那样!”周婷睁开眼,笑着接话:“那我也要拼!我要考上大学,去大城市!”胡宇辉低头抠着手指,小声说:“我想攒钱买辆铁皮玩具车……”他的声音被风吹散,但眼神里多了一丝对未来的憧憬。

就在这时,院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阿强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盘新的磁带,脸上带着几分得意:“你们还在听《爱拼才会赢》?太老土了!看看我新弄来的,Beyond的《光辉岁月》!”阿强是县城里的“潮人”,穿着宽大T恤,戴着鸭舌帽,总是能搞到最新的东西。他从军伟手里抢过磁带机,换上自己的磁带,按下播放键,“咔嗒”一声,Beyond的摇滚旋律炸开了。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唏嘘……”黄家驹的嗓音带着一股不羁的叛逆,像一团火焰,点燃了小院里的空气。孩子们瞪大眼睛,第一次听到这样的音乐,吉他声铿锵有力,歌词里带着对青春和梦想的呐喊。军伟放下树枝,站起来,学着阿强的样子扭动身体,嘴里喊:“这歌太帅了!”周婷站起身,麻花辫甩来甩去,她试着模仿MV里的动作,手臂挥舞,像是想飞起来:“家驹哥哥唱得真好,我也要像他一样勇敢!”胡宇辉虽然不会跳,但他也站了起来,跟着节奏拍手,瘦小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磁带机里的《光辉岁月》循环播放了一遍又一遍,歌声在小院里回荡,传到巷子外,连路过的大爷都忍不住探头看了一眼。Beyond的音乐带着一股叛逆的气息,和《爱拼才会赢》的励志力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爱拼才会赢》让孩子们感受到努力的意义,而《光辉岁月》则让他们第一次体会到青春的张扬和不羁。他们开始想象未来:军伟想成为一个歌手,像黄家驹那样站在舞台上;周婷想去香港,看看Beyond的演唱会;胡宇辉虽然不敢想太多,但他也希望自己能有一天离开小县城,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夜色渐渐深了,磁带机的声音越来越小,孩子们围坐在枣树下,脸上满是汗水,眼睛却亮晶晶的。《爱拼才会赢》的励志和Beyond的叛逆,在那个夏天的夜晚,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面。音乐成了他们的启蒙,也成了他们对未来的朦胧想象。那一刻,他们还不知道,未来的路会有多长多难,但这些旋律,己经在他们心底种下了一颗种子,等待着发芽、开花。

第14节:青春叛逆的出口:港台文化中的自由与激情

1980年代末的小县城,港台文化的热潮像一把火,点燃了孩子们心中那股蠢蠢欲动的青春叛逆。Beyond的《光辉岁月》还在磁带机里循环播放,刘德华的《忘情水》成了街头巷尾的流行曲,而港剧《英雄本色》里的“讲义气”和“兄弟情”,更成了少年们心中的热血图腾。在那个传统与新潮激烈碰撞的时代,港台文化为县城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自由与激情的窗口,也成了他们青春叛逆的出口。

县城的小广场在夜色中依然热闹,昏黄的路灯下,一群少年围在一起,踩着硬纸板跳霹雳舞,录音机里放着Beyond的《海阔天空》,黄家驹的嗓音带着一股不羁的激情:“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歌声在夜空中回荡,像一团火焰,点燃了每一个少年的心。阿强站在人群中央,穿着宽大T恤,戴着斜扣的鸭舌帽,跳完一个“Windmill”(大风车)后,他抹了把汗,冲着大家喊:“兄弟们,讲义气!咱们今晚不醉不归!”“讲义气”是从港片里学来的流行语,带着一种热血的味道,成了少年们最爱挂在嘴边的话。军伟站在一旁,眼睛亮晶晶的,学着阿强的腔调,低声重复:“讲义气……”虽然他才十岁,但那股热血己经在他小小的身体里沸腾。

周婷也混在人群里,她穿着碎花裙,麻花辫上系着红头绳,但她的叛逆却藏在细节里。她偷偷央求阿强帮她在左耳上穿了一个耳洞,用一根细铁丝穿过,挂上一个从夜市买来的塑料小樱桃耳坠。耳洞刚穿好时疼得她首掉眼泪,但她咬着牙没吭声,照着小镜子左看右看,觉得这耳坠让她看起来像港剧里的女主角,帅气又时髦。她站在硬纸板边,随着音乐扭动身体,耳坠晃来晃去,映着路灯的光,像是夜空中一颗跳跃的小星星。她笑着对军伟说:“军伟,你看我像不像小燕子?我也要爱自由!”军伟瞪大眼睛,点点头,心里却有点害怕:“你妈妈知道了会不会骂你?”周婷撇撇嘴,满不在乎:“管她呢!我就是要活得像港剧里那样,自由又激情!”

胡宇辉站在人群外,瘦小的身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不敢像周婷那样穿耳洞,但他也悄悄做了件叛逆的事——他用妈妈染衣服的染料,把自己的一撮头发染成了棕色。那染料味道刺鼻,染完后头发硬邦邦的,像一把稻草,但胡宇辉觉得这让他看起来很“潮”。他摸着那撮棕发,低声说:“我要像Beyond那样,活得不一样!”他的声音被音乐淹没,但眼神里多了一丝倔强。

港台文化带来的自由与激情,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这些少年们的青春期。那个年纪的他们,正处于对权威的质疑和对自我的探索中,传统文化的束缚让他们感到压抑,而港台文化里的“讲义气”、不羁和自由,却成了他们叛逆的出口。军伟偷偷攒钱买了一件宽大的白色T恤,学着阿强的样子,把袖子卷到胳膊肘,穿着它在广场上跑来跑去,觉得自己像《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充满了力量。周婷除了穿耳洞,还开始模仿港剧里的腔调说话,动不动就说:“我同你讲,姐妹要讲义气!”她甚至偷偷剪短了裙子,把裙摆改得更短,露出小腿,觉得自己像港剧里的摩登女郎。胡宇辉虽然胆子小,但他也开始学着港片里的样子,走路时故意甩胳膊,嘴里哼着《海阔天空》,仿佛自己也能像黄家驹那样,追逐海阔天空的梦想。

然而,这种叛逆并非没有代价。周婷的耳洞被妈妈发现后,挨了一顿狠骂,妈妈气得把耳坠扯下来扔在地上:“女孩子家家的,穿什么耳洞!像个小太妹!”周婷红着眼,躲在房间里哭,但她还是偷偷把耳坠捡回来,藏在书包里。胡宇辉的棕发也被爸爸看见,爸爸二话不说,拿剪刀把那撮头发剪掉,骂道:“好好一个孩子,学什么不良少年!”胡宇辉低着头,眼泪啪嗒啪嗒掉,但他心里却不服气,暗暗发誓: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去香港,看看真正的自由是什么样子!

青春期的叛逆与港台文化的结合,既是冲突,也是融合。港台文化里的自由与激情,让孩子们看到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他们开始质疑传统的规矩,渴望用自己的方式定义青春。但这种叛逆也让他们在成长中学会了平衡——周婷后来学会了在妈妈面前收敛,但依然保留了那颗追求自由的心;胡宇辉虽然被剪了头发,但他开始更努力地攒钱,希望有一天能买更多的磁带,去听更多Beyond的歌;军伟则在“讲义气”的热血中,慢慢明白了友情和责任的意义。

那个夏天的夜晚,广场上的音乐还在响,孩子们在路灯下跳舞、笑闹,热血和激情在他们的身体里流淌。港台文化成了他们青春叛逆的出口,也成了他们成长路上最耀眼的光。

第15节:霹雳舞比赛的回忆:简陋舞台上的闪光时刻

1980年代末的小县城,霹雳舞的热潮愈演愈烈,成了孩子们心中的“时髦”符号。县城的文化站听说这股风潮,临时决定在老街广场举办一场霹雳舞比赛,吸引了无数少年报名参赛。那是一个充满了紧张与骄傲的夏夜,简陋的舞台上,孩子们用汗水和舞步,书写了属于他们的闪光时刻。

老街广场被临时改造成比赛场地,舞台是用几块木板拼凑而成,木板边缘还带着毛刺,踩上去“吱吱”作响。舞台后面挂着一块红布,布上用白漆歪歪扭扭地写着“第一届霹雳舞大赛”,字迹己经干透,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油漆味。舞台西周插着几根竹竿,竹竿上拉着彩色的塑料绳,算是简单的装饰。广场上人头攒动,观众席是用几排长板凳拼成的,坐满了大爷大妈、小孩和路过的工人,孩子们挤在前面,眼睛亮晶晶的,嘴里嚼着糖葫芦,手里拿着气球,气氛热闹得像过年。录音机摆在舞台一角,电线拖在地上,接线板上满是灰尘,放着Beyond的《海阔天空》,音质沙哑,但节奏感十足。

军伟、周婷和胡宇辉也报名参加了比赛,三人的队伍名叫“光辉少年”,名字是周婷起的,带着一股热血的味道。比赛开始前,他们站在舞台侧面,紧张得手心冒汗。军伟穿着宽大的白色T恤,袖子卷到胳膊肘,脚上是破旧的塑料拖鞋,嘴里小声念叨:“别出错,别出错……”周婷穿着碎花裙,麻花辫上系着红头绳,左耳的塑料樱桃耳坠晃来晃去,她拍拍军伟的肩膀,笑着说:“别怕,咱们练了那么久,肯定行!”胡宇辉站在最后,瘦小的身子缩成一团,穿着洗得发白的旧T恤,低着头,眼神里满是忐忑。他是三人里动作最慢的,平时练习时总被军伟笑话“像乌龟”,但这次比赛,他却主动要求表演一个“Windmill”(大风车),因为他偷偷练了好久,想证明自己。

轮到“光辉少年”上场了,主持人是个穿着花衬衫的大叔,手里拿着一个铁皮话筒,扯着嗓子喊:“下一组,光辉少年!”观众席上传来一阵起哄声,有人吹口哨,有人喊:“小屁孩也能跳?快下来吧!”军伟的脸涨得通红,周婷瞪了观众一眼,低声说:“别理他们,咱们跳咱们的!”胡宇辉低着头,手指紧紧攥着衣角,心跳得像擂鼓,脑海里全是“我会不会摔倒”的念头。他抬头看了一眼观众席,爸爸妈妈也在人群中,爸爸皱着眉,妈妈一脸担忧,他咬了咬牙,心里暗暗发誓:这次,我一定要跳好!

音乐响起,军伟和周婷率先跳了起来,他们的动作虽然不算熟练,但节奏感十足,军伟摆出一个简单的“Toprock”(站立步伐),双臂挥舞,像个小马达,周婷跟在后面,步伐轻快,麻花辫甩来甩去,像一只跳跃的小鸟。观众席上的起哄声渐渐变成了掌声,有人喊:“不错嘛,小孩跳得挺带劲!”轮到胡宇辉表演“Windmill”了,他深吸一口气,走到舞台中央,双手撑地,双腿一蹬,整个人开始旋转起来。他的动作有些生硬,旋转时差点摔倒,但硬是咬牙撑住了,身体像个陀螺,转了三圈后稳稳落地,摆出一个“Freeze”(定格动作),一只手撑地,另一只手指着天空,瘦小的脸上满是汗水。

那一刻,观众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有人喊:“好样的,小家伙!”连一向严肃的爸爸都忍不住拍了拍手,妈妈的眼睛了,笑着对旁边的邻居说:“这孩子,真没想到他能跳成这样!”胡宇辉站在舞台上,胸口剧烈起伏,耳边是观众的欢呼声,他的眼神从忐忑变成了自豪。他转头看向军伟和周婷,军伟朝他竖起大拇指,周婷跑过来抱住他,笑着说:“宇辉,你太棒了!”胡宇辉咧嘴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心里像开了一朵花——他终于证明了自己。

比赛结束后,“光辉少年”拿了第三名,奖品是一盒彩色粉笔和三块奶糖。虽然不是第一,但对他们来说,这己经是巨大的荣耀。胡宇辉拿着奶糖,剥开一块塞进嘴里,甜味在舌尖化开,他抬头看向夜空,星星一颗颗亮起,像是在为他鼓掌。那一刻,他从一个总是慢半拍的小男孩,变成了舞台上的小英雄。

简陋的舞台,承载了孩子们最闪光的时刻。那个夏夜,霹雳舞的节奏和观众的掌声,成了他们童年记忆中最骄傲的一页,也成了他们青春最初的勇敢尝试。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