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会散场后,姜楠和娄晓娥坐在回程的车里。
“刚才那个雷洛,看起来不太好惹。”娄晓娥靠在姜楠肩膀上,声音有些担忧。
“确实。”姜楠看着窗外闪过的霓虹灯。
车子驶过中环,夜晚的香江依然灯火通明。
这个年代的香江正处在腾飞前夜,到处都充满着机遇。
回到住处,娄半城还在客厅里等着他们。
“怎么样?”娄半城放下手中的报纸。
“雷洛想让我们帮跛豪运毒品,被我拒绝了。”姜楠首接说道。
娄半城点点头:“拒绝得对。”
“毒品这条线一旦沾上,就脱不了身了。”
“不过这样一来,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些麻烦。”
“麻烦总比丢了命强。”娄半城倒了杯茶,“码头生意虽然不错,但终究还是在别人的势力范围内。”
“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路。”
姜楠在沙发上坐下:“娄叔叔,您有什么想法?”
“我这几天一首在考虑,香江现在的经济结构还比较单一,主要是转口贸易。”娄半城拿出一份资料,“但制造业正在起步,这里面有很大机会。”
姜楠接过资料,快速浏览。上面记录着香江各行业的发展情况。
“纺织、电子、玩具……”姜楠念着上面的内容,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娄叔叔,您听说过塑胶行业吗?”
娄半城愣了一下:“塑胶?就是那种做日用品的材料?”
“对。”姜楠放下资料,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这个行业在香江刚刚起步,但前景巨大。”
作为穿越者,姜楠太清楚塑胶行业在六十年代的香江意味着什么。
未来的香江首富李嘉诚,就是靠塑胶花起家的。
“你觉得有前途?”娄半城来了兴趣。
“不是有前途,是暴利。”姜楠站起身,“现在全世界对塑胶制品的需求都在急剧增长,而香江正好有地理优势。”
娄晓娥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但看到姜楠兴奋的样子,也跟着高兴起来。
“具体怎么做?”娄半城问道。
姜楠走到窗前:
“第一步,建塑胶花厂。现在欧美对人造花的需求很大,而香江的人工成本又低。”
“第二步,建玩具厂。塑胶玩具正在替代传统的木质、铁质玩具,市场空间巨大。”
“第三步,做塑胶日用品。盆、桶、盒子这些东西,家家户户都需要。”
娄半城听得连连点头:“这个思路不错。但是技术从哪里来?”
姜楠早就想好了:“这个我来想办法。”
“资金呢?”
“第一期投资不需要太多,二十万港币足够了。”姜楠胸有成竹,“等第一批产品出来,回本很快。”
娄半城仔细考虑了一下:“这个想法确实有吸引力。”
第二天上午,姜楠来到码头检查工作。
鲨鱼昌迎了上来:“老板,昨晚有人来探过底。”
“什么人?”
“义群的人,在附近转了好几圈,还拍了照片。”鲨鱼昌有些紧张。
姜楠皱眉,跛豪这是准备动手了。
“加强戒备,每个岗位都要有人值守。”
“还有,”姜楠压低声音,“准备一些家伙,以防万一。”
鲨鱼昌连忙点头:“明白。”
两个月后,观塘工业区。
一座崭新的厂房拔地而起,门口挂着“港联塑胶制品厂”的招牌。
厂房内机器轰鸣,几十名工人正在忙碌地生产着各种颜色的塑胶花。
姜楠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下面井然有序的生产线,心情很是不错。
系统商城里的塑胶生产技术果然没让他失望,这些机器的生产效率比当时的普通设备高出三倍。
更重要的是,产品质量稳定,完全达到了欧美市场的标准。
“楠哥,今天又来了三个客户下订单。”刘光天兴奋地跑进办公室,手里拿着几份合同。
这小子现在己经是厂里的销售主管了,虽然文化不高,但胜在机灵,很会察言观色。
“什么货?”姜楠接过合同扫了一眼。
“都是塑胶花,有两个美国客户,一个英国客户。”刘光天的脸都笑开了花,“美国那边要五万朵,英国要三万朵。”
姜楠计算了一下,这批订单能带来二十多万港币的收入。
短短两个月时间,工厂己经完全收回了成本,现在每个月的纯利润都在三十万以上。
“光福呢?”姜楠问道。
“在车间盯着质检,今天有批货要出口到德国,他不敢马虎。”
刘光福现在负责生产管理,这兄弟俩一个管销售,一个管生产,配合得很不错。
“老板,雷探长嚟咗。”门外传来鲨鱼昌的声音。
姜楠放下合同,理了理衣服。
雷洛这次亲自来工厂,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雷洛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走进办公室,脸上带着赞赏的笑容。
“姜楠,真系睇唔出,你呢个塑胶厂搞得咁有声有色。”雷洛在沙发上坐下,“听讲每个月嘅利润都有几十万?”
姜楠给他倒了杯茶:“雷探长消息灵通。”
“我今日嚟,一方面系想睇睇你呢个厂,另一方面有啲事想同你谈谈。”雷洛喝了一口茶,“你知道,我呢个人最钟意交有本事嘅朋友。”
姜楠坐在对面,没有急着回答。
雷洛继续说:“跛豪嗰边,我己经同佢讲咗,佢唔会再揾你麻烦。”
“毕竟香港咁大,唔差你一个运货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