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老娘年轻时候长得可好看了,孟老爹也不丑,他们生的几个儿女长的也都不差,其中数原主长得最好。
孟家虽然是乡下人,日子过得却并不差。
说实话,孟锦都想不通孟二哥原来那个未婚妻是为什么要跟人跑了的。
人家也没攀高枝,嫁的还是一户穷人家,那男的长的也就一般。
就算你们是真爱,那亲事定下一年多你怎么不说?收年节礼的时候你怎么不说?未来女婿上门帮你家干活的时候你怎么不说?
非等到结婚前两天你才后悔?
都不知道咋想的。
吐槽归吐槽,孟锦还是要跟孟二哥强调一下李凤的重要性,想了想,孟锦决定给孟二哥透露一点信息:“二哥,李凤也想进文工团。”
孟二哥不傻,一听就明白妹妹说的是什么意思了:“你是说她想抢你的名额?可你现在都己经通过考核了,她还能有什么办法?”
孟锦摇头:“不知道,但她家就是省城的。”
孟二哥懂了,想了想说道:“我回去跟队长叔说下,不给她开介绍信。”
孟二哥的想法很简单,在这个没有介绍信就出不了门的时代,只要卡住介绍信,李凤就没法跑来省城给妹妹添乱。
当知青就跟上班似的,平时不能无缘无故请假,下乡不到一年也不能请假回家过年。
毛竹大队大队长不是那种专横霸道的人,如果李凤家拍电报说家里出了什么急事,这介绍信大队长肯定会开。
“不用,二哥你什么都不要做,你只要帮我看着点,如果李凤请假离开了,你就给我拍个电报,让我有个准备就行,就像你说的,我都己经通过了,她没法把我挤下去,但我得防着她,你说对不对?”
孟锦猜测,只要李凤得知了自己拿了推荐信进文工团的消息,她是一定会整幺蛾子的。
这是首觉。
说完李凤的事,孟锦又把早上跟那位女同志换的粮票拿出来全给了孟二哥。
(能全国通用的只有粮票,其他任何票都是地方票,工业票最高也只能是省票,没有全国通用的。)
“幺妹,你哪来的全国粮票?”
孟二哥再次懵了,随即又喜道:“是文工团给你发的?这么多?真是好单位,你还没当上文艺兵就给你发粮票了~!以后娘不用担心你在外边会挨饿,真好。”
孟锦要笑死,她二哥可真天真:“二哥,这粮票不是文工团发的,不过我也确实不会挨饿,文工团有食堂,我可以买饭票在食堂打饭,不要粮票,这票是......”
孟锦把早上用干粮、腊肉跟人换粮票的事给孟二哥说了,但她虚报了一下兑换价格,没把自己夹带私货的事说出去,反正孟二哥也不知道省城的行情。
孟二哥一点也没关注到他回家的干粮可能没了的事,他被眼前的粮票惊呆了:“省城人真富裕!”
长这么大他还没见过全国粮票长啥样呢。
“粮票我现在用不着,你带回去给家里买点细粮。”
孟锦一边说又一边把自己拎回来的小包袱打开:“这些你带着路上吃,是我在食堂买的。”
一包袱白面馒头。
当然不是在食堂买的,是她的私货。
孟家条件虽然比别人家好点,但细粮也还是很难吃到的,分下来的细粮大多数都拿去换粗粮了,能多好些粮食,这年头,吃饱比吃好更重要。
“不不不,家里不缺粮,你自己留着花,你一个人在省城待着都不够家里担心的,对了,还有钱,出门的时候娘给我带了一百块钱,说你要是留下了,就把钱给你,你等着。”
孟二哥挪开自己盯着白面馒头的眼睛,转身跑去了厕所。
孟锦......她能想象出孟二哥把钱藏在哪了。
等他捧着钱出来后,兄妹俩又是一番拉扯,最终是孟锦大获全胜,孟二哥依依不舍的揣着馒头和粮票上了回家的大巴车。
孟锦所料不差。
就在孟二哥回去后的半个月左右,李凤母亲病重,李凤开介绍信回城。
收到二哥拍来的电报,孟锦都乐了。
来了好呀,她要不主动凑上来自己还没时间去给原主报仇呢,既然送上门了,那她就不客气了。
在文工团待的这半个月她也不是白待的。
文艺兵需要进行包括体能在内的多项训练,她和两个室友还不是文艺兵,没这个要求,但她主动参与所有训练,包括专业训练和听思想教育课。
当然,是在不耽搁人家正式训练的前提下。
人家在里边练声乐练舞蹈,她在窗户外边学;人家在里边学表演学戏剧,她也在外边学。
两个室友也是聪明的姑娘,见她跟着练跟着学,她俩也跟着练跟着学。
好学的孩子谁不喜欢?
这三个还是今年看好的新人,老师惜才,并没有对她们三人做出驱赶之类的事情。
排外的情况肯定存在,在哪都一样,但也没人明目张胆的跑到三人面前来说一些有的没的,文艺兵的思想品德课也不是白上的。
政审大概会在面试通过后的一个月内完成,说不定再过几天这三人就是他们的同事加战友了,实在没必要现在把事情闹难看。
就这样练着练着,把孟锦给显出来了。
她的学习能力实在是强,人又勤奋、体能还好,短短半个月时间,单在体能这一项上她就远超两个室友,也超过了大部分文艺兵。
这还是在孟锦有意克制下呈现出来的结果,却也足够让文工团领导关注到她这个新人了。
第二十二天,孟锦三人得到了政审结果通知,正式成为了一名文艺兵。
就在当日,她期待己久的某人也终于来了。
“孟锦,你快去一趟政委办公室,有人举报你!实名举报!”
孟锦刚搬完寝室就有人跑来找她。
“举报我?我有什么好举报的?谁那么无聊?”
孟锦一脸莫名其妙。
她的新室友们也都一脸莫名其妙。
这些年见过的举报多了,但她们也没见过在人家政审通过的当天来举报的。
稀奇。
于是,孟锦的新室友们浩浩荡荡的跟着孟锦去瞧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