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方用整块极品羊脂白玉雕琢而成的宝印。印钮为展翅翱翔、栩栩如生的九尾凤凰,凤目以罕见的红宝石镶嵌,神采奕奕,华贵非凡。印身温润洁白,底部篆刻着西个古朴厚重的大字——“皇后之宝”。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玉印上,流转着温润而尊贵的光华。
萧彻亲手将盛放着凤印的紫檀木匣捧到苏窈面前。他没有说话,只是用那双深邃的眼眸凝视着她,里面盛满了信任、期许和无尽的爱意。
苏窈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激荡。她伸出双手,郑重地接过那沉甸甸的木匣。指尖触碰到温润的玉印,一股难以言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瞬间涌遍全身。
“臣妾苏窈,”她抬眸,迎上萧彻的目光,声音清晰而坚定,“定不负陛下所托,不负这‘皇后之宝’西字之重!”
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伪装、需要算计的苏窈。她是大魏的皇后,是帝王的妻子,是皇子的母亲。她将以全新的身份,执掌这六宫风云,辅佐她的帝王,守护她的家国。
新的征途,己然开启。
凤印入手,苏窈并未立刻大张旗鼓地行使皇后权柄。她深知,骤登高位,根基未稳,后宫这潭看似平静的死水下,不知蛰伏着多少双观望、审视甚至不怀好意的眼睛。她需要时间,也需要一个恰当的契机。
契机很快便以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到来。
这日,负责掌管六宫用度簿册的尚宫局女史,战战兢兢地捧着一摞账本来到昭阳宫求见。春桃将账本呈给正在逗弄皇长子的苏窈。
“启禀娘娘,”女史的声音带着惶恐,“这是近三个月来,各宫娘娘、各处用度的明细……奴婢……奴婢实在不敢做主,特来请娘娘示下。”
苏窈示意春桃接过账本,随手翻开一页。目光扫过那密密麻麻的开支条目,秀眉便微微蹙了起来。
“春桃,去把去年同期的账册也取来。”她吩咐道。
两相对比,差异触目惊心。短短数月,后宫各项用度开支竟暴涨了近三成!尤其是几位低位妃嫔的宫中,胭脂水粉、绫罗绸缎、珍玩摆设的开销,远远超出了她们的份例规制。更有甚者,御花园修缮一项,竟耗资白银万两,而实际不过是移栽了几株名贵花木,重铺了几条小径!
“这是把内务府和国库当成自家的私库了?”苏窈的声音听不出喜怒,指尖轻轻敲击着账册上刺目的数字,“还是觉得本宫新掌凤印,好糊弄?”
女史吓得噗通跪倒,连连磕头:“娘娘明鉴!奴婢……奴婢只是照录,实在不敢……”
“本宫没说你。”苏窈抬了抬手,示意她起来,“这账册记得倒是清楚。去传本宫懿旨:自即日起,六宫所有用度开支,无论大小,每日明细,必须于次日午时前,送至昭阳宫本宫案头。逾期不报,或账目不清者,掌事太监、女官,一律杖责三十,革职查办!”
“奴婢遵旨!”女史如蒙大赦,连忙退下。
苏窈看着那摞账册,眼神渐冷。她知道,这是有人按捺不住,想试探她的底线,甚至想借机敛财,给她这个新皇后一个“不善持家”的下马威。也好,既然有人把刀递到她手上,那她就用这把刀,来立她执掌六宫的第一道规矩!
第一把火:裁冗汰奢,开源节流。
苏窈雷厉风行。她并未立刻召见妃嫔训话,而是带着春桃和几名精于算学的女官,一头扎进了堆积如山的账册和冗繁的宫规旧例之中。一连数日,昭阳宫偏殿灯火通明。
七日后,一道措辞清晰、条理分明的懿旨自昭阳宫发出,震动六宫:
1. 裁撤冗员:各宫超编宫人、内侍,无论品级,一律遣散出宫,发放遣散银两,允其归家或自谋生路。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俸禄、嚼用白银数万两!
2. 削减奢靡:妃嫔份例之外,严禁以任何名目额外申领奢靡之物,如超出规制的珠宝、锦缎、名贵香料。宫中宴会、节庆用度,一律削减三成,杜绝铺张浪费。御膳房采买,实行定额限价,严查虚报冒领。
3. 改革陈规:取消诸多繁文缛节和无谓的赏赐,如妃嫔每日向皇后请安需奉上的“孝敬”。简化宫人晋升、赏罚流程,建立更透明高效的宫务管理体系。
懿旨一出,后宫哗然!尤其是那些习惯了奢靡度日、靠着克扣份例和虚报用度中饱私囊的低阶妃嫔及其背后的管事太监、女官,如同被剜了心头肉,暗中怨声载道。有人甚至怂恿几位平日还算得脸的妃嫔,去陛下面前“诉苦”。
然而,她们的诉苦还未到萧彻跟前,便被苏窈的第二道懿旨堵了回去。
第二把火:怀柔震慑,恩威并济。
苏窈在颁布节流懿旨的同时,也颁布了另一道旨意:
1.保障基本,鼓励所长:所有妃嫔,无论位份高低,其份例内应得之物,足额按时发放,绝无克扣。鼓励妃嫔发展正当所长,如书画、女红、琴棋、园艺。凡有所成者,经评定,可额外获得相应的材料支持,其作品可由内务府代为售卖或用于宫廷装饰,所得收益,妃嫔可得五成。此举既丰富了妃嫔生活,又为她们开辟了一条体面的生财之道。
2. 抚恤老弱,兴办内学:将节流所省下的部分银两,用于设立“颐养堂”,专门安置年老体弱、无依无靠的退休宫人,保障其晚年生活。同时,在宫内设立“内学堂”,聘请学识渊博的女官或宫外清贫女先生,教授年幼宫人识字、算学、礼仪及一技之长,如医术、绣工、厨艺,为其将来出宫谋生或更好服务于宫廷打下基础。
这两道旨意,如同冰火两重天,精准地打在了不同群体的心上。底层宫人,尤其是那些无依无靠的老弱,听闻“颐养堂”和“内学堂”的设立,无不感激涕零,朝着昭阳宫方向叩拜,口称“皇后娘娘仁德”!一些有才艺、不甘寂寞的妃嫔,看到凭本事获取额外收益的途径,心思也活络起来,怨气消了大半。
而那些心怀不满、试图挑事的,苏窈也并未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