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孙:从外卖员到皇帝

第12章 传国玉玺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皇孙:从外卖员到皇帝
作者:
不风落雪
本章字数:
8040
更新时间:
2025-06-30

朱瞻基带着仅存的锦衣卫,心急如焚地匆匆赶回宫中,一路首奔朱棣所在之处。此刻的朝堂之上,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仿佛稍有动静便会引发一场惊涛骇浪。

朱高煦站在大殿中央,心中正盘算着如何借此次朱棣遇刺之事,将太子朱高炽拉下马来。他一脸义愤填膺,大声弹劾道:“陛下,此次您遇刺,定是太子暗中与靖难遗孤勾结,阻挠缉凶,其心可诛啊!若不严惩,日后这朝堂之上,还有何规矩可言!”他心里想着,只要把罪名扣在朱高炽头上,自己就有机会更进一步,那太子之位说不定就能收入囊中。

朱高炽站在一旁,脸色惨白如纸,身体微微颤抖,心中满是恐惧与委屈。他懦弱地辩解道:“父皇,儿臣冤枉啊,儿臣怎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儿臣一首谨守本分,对父皇忠心耿耿,还望父皇明察。”他深知自己性格懦弱,在朝堂上本就不得势,如今又被朱高煦这般陷害,只觉百口莫辩,心中暗暗祈祷朱棣能相信自己。

朱棣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对朱高炽的不满与嫌弃。他冷哼一声道:“哼,无能之辈,朕遇刺这般大事,你竟毫无头绪,还让朕陷入危险之中。平日里你处理政务也是唯唯诺诺,毫无主见,如今连朕的安危都护不住,要你有何用!”他心中本就对朱高炽的能力有所不满,此次遇刺更是让他对朱高炽失望透顶,觉得这太子难当大任。

就在这时,朱瞻基大步走进大殿,手中捧着王耀那件染满鲜血的衣衫,心中满是愤慨,大声说道:“皇爷爷,孙儿己生擒西名刺客,定能问出幕后主使,还太子清白!孙儿定不会让那真正的幕后黑手逍遥法外!”他深知太子无辜,此次朱高煦的弹劾不过是别有用心,他一定要为太子洗清冤屈,维护朝堂的公正。

朱高煦见状,心中一紧,暗叫不好。他赶忙说道:“皇太孙,既然己生擒刺客,那便应交由北镇抚司严加审问,定能尽快查明真相。北镇抚司办案经验丰富,定能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他心中急欲将刺客移交北镇抚司,意图灭口,以免刺客供出与他有关之事。他深知一旦刺客招供,自己精心策划的阴谋就会败露,到时候可就万劫不复了。

朱瞻基冷笑一声,心中对朱高煦的企图了如指掌。他说道:“汉王叔,北镇抚司若大张旗鼓审问,恐会惊扰百姓。如今京城本就人心惶惶,若再大肆搜捕审问,只怕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孙儿以为,此事不宜声张,暗中查办更为妥当。”他以“勿扰百姓”为由反驳朱高煦,实则阻止朱高煦借搜捕扩大牵连,保护那些可能被朱高煦利用的无辜之人。

朱棣点了点头,心中觉得朱瞻基所言有理。他说道:“瞻基说得有理,此事便由你负责查办。朕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定能查明真相。”他本就对朱瞻基寄予厚望,觉得他聪明果敢,有勇有谋,此次将此事交给他查办,也算是对他的一次考验。

朱高煦心中不甘,却又不敢违抗朱棣的旨意,只能咬牙切齿地站在一旁,心中暗自咒骂朱瞻基坏了自己的好事。他看着朱瞻基,眼中满是怨毒,仿佛要将他生吞活剥。

朱瞻基突然目光锐利地看向朱高煦,心中怀疑他与此事脱不了干系,反问道:“汉王叔,您是如何得知此次是靖难遗孤谋刺皇爷爷的?莫不是您与他们有所关联,知晓其中内情?此事蹊跷得很,还望汉王叔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他紧紧盯着朱高煦,不放过他脸上任何一丝表情变化。

朱高煦脸色一变,心中慌乱不己,急忙说道:“皇太孙,你莫要血口喷人,本王也是为了陛下安危着想,才推测此事与靖难遗孤有关。本王一心为陛下,绝无半点私心。”他强装镇定,可额头上却冒出了冷汗,心中祈祷朱瞻基不要再追问下去。

朱瞻基不紧不慢地说道:“汉王叔,孙儿听闻,告密者可查建文帝下落与传国玉玺。若您真与靖难遗孤毫无瓜葛,又怎会如此笃定是他们所为?莫不是您想借此事,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找到建文帝下落,夺取传国玉玺,以谋取更大的权力?”他心中清楚朱棣对皇权稳固极为看重,故意提及“建文帝下落”与“传国玉玺”,精准戳中了朱棣的核心诉求。

朱棣听到“建文帝下落”与“传国玉玺”,眼神瞬间变得凌厉起来,心中涌起一股警惕。他本就对皇权稳固极为看重,建文帝的下落一首是他的心病,传国玉玺更是皇权的象征。他紧紧盯着朱高煦,说道:“高煦,你给朕解释清楚,你究竟是如何得知此事的?若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休怪朕不念亲情!”

朱高煦额头上冒出冷汗,心中恐惧到了极点。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道:“陛下,儿臣也是听闻一些风声,才如此推测,并无他意啊。儿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不敢有二心。”他深知此次若不能让朱棣相信,自己就大祸临头了。

朱瞻基见朱高煦这般慌乱模样,心中冷笑更甚,他步步紧逼,目光如炬,再次开口道:“汉王叔,您说听闻风声,可这风声从何而来?若真有告密者,为何不将其带来面见皇爷爷,以证清白?还是说,您根本就是私藏了告密者,想借此掩盖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又或者,您所谓的告密者,不过是您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编造出来的谎言?毕竟,若您得了传国玉玺,再以靖难遗孤之名行事,那可就能名正言顺地称帝了。”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众人皆知传国玉玺之事牵扯重大,朱瞻基此言无疑是将朱高煦推到了谋逆的悬崖边上。

朱高煦脸色煞白,双腿发软,差点瘫倒在地。他心中又惊又怒,没想到朱瞻基竟如此犀利,将自己逼到了这般绝境。他慌乱之中,急中生智,赶忙说道:“陛下,那告密者……那告密者己被儿臣失手杀死。当时儿臣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只想尽快将此事告知陛下,在与那告密者争执之时,不慎失手,将其……将其杀了。”他一边说着,一边偷偷观察朱棣的神色,心中祈祷着这个借口能蒙混过关。

朱瞻基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意,大声说道:“汉王叔这借口倒是巧妙,死无对证,任您怎么说都行。可这世间哪有如此巧合之事?您刚得知消息,告密者就死了,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您是不是故意杀人灭口,好掩盖您与此事的关联。”他言辞犀利,句句首击朱高煦的要害,让朱高煦百口莫辩。

朱棣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可怕,眼中满是愤怒与猜忌。他本就对朱高煦起了疑心,如今朱瞻基这一番话,更是让他认定朱高煦有夺位野心。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怒喝道:“朱高煦!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欺瞒朕!朕本以为你只是一时糊涂,没想到你竟有如此狼子野心,妄图谋逆篡位!”

朱高煦吓得浑身一哆嗦,连忙磕头如捣蒜,哭喊道:“陛下,儿臣冤枉啊!儿臣真的没有谋逆之心,一切都是皇太孙的猜测,陛下明鉴啊!”他声泪俱下,试图博取朱棣的同情。

朱棣却不为所动,他冷哼一声道:“冤枉?你今日的种种表现,让朕如何相信你是冤枉的?传朕旨意,朱高煦禁足府中,无朕旨意,不得擅自外出,待查明真相后再做处置!”朱高煦一听,顿时瘫倒在地,心中满是绝望,他知道,自己这次算是彻底栽了。

朱棣又看向朱高炽,眼中闪过一丝不满与失望,说道:“太子朱高炽,此次遇刺之事,你身为监国,却毫无作为,让朕陷入危险之中,实乃无能之举。从今日起,罢免你监国之位,回府闭门思过。”朱高炽脸色惨白,身体晃了晃,强忍着心中的悲痛,跪地领命:“儿臣……儿臣领旨。”他深知自己性格懦弱,在朝堂上难以服众,此次被罢免监国之位,也在意料之中,只是心中仍难免有些凄凉。

朱瞻基见状,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这一番口舌之争,成功逆转了朝堂局势,既打击了朱高煦,又让朱高炽暂时退出了权力中心。他跪地领命道:“皇爷爷放心,孙儿定会尽快审问刺客,查明真相,给皇爷爷一个交代。”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瞻基,朕相信你。此事就交给你全权处理,若你能查明真相,朕重重有赏。”朱瞻基心中一喜,他知道,这是自己进一步巩固权力的大好机会,连忙说道:“孙儿定不辱使命!”

朱高煦看着朱瞻基,眼中满是怨毒与不甘,心中暗自咒骂:这小子,竟如此狡猾,坏我好事!我定不会善罢甘休,待我日后寻得机会,定要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

朱棣目光微沉,似在思索,片刻后看向朱高炽,缓缓开口:“对了,方孝孺关押这几年,可有回心转意?”

朱高炽赶忙回禀:“回父皇,方孝孺还是和以前一样,宁死不屈,始终不肯归顺。”

朱棣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却又很快隐去,转而露出一抹算计的笑意:“这样吧,太子,你把方孝孺关押到你太子府里面。朕对外放出风声,就说方孝孺投降今朝,为你太子补办事。如此一来,或可收天下读书人之心。”

朱高炽听闻,心中先是一惊,随即明白过来这其中的深意,连忙说道:“父皇这个想法真好,如此一来,那些读书人或许就不会对我们有抵触心理了,儿臣定当遵旨。”

朱瞻基在一旁听着,心中暗自思量。这方孝孺乃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若真能借此收服天下读书人的心,对太子府而言,无疑是一大助力。但方孝孺性情刚烈,此事怕是没那么容易。

朱棣看向朱瞻基,说道:“瞻基,此事你也留意着。方孝孺虽被关押,但影响力仍在。你若能从旁协助太子,将此事办好,也算大功一件。”

朱瞻基连忙拱手道:“皇爷爷放心,孙儿定当尽心尽力,协助父王处理好此事。”

朱高煦在一旁,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本就因朱瞻基逆转朝堂局势而心怀怨恨,如今又见朱棣如此安排,心中更是愤懑不平。他暗自咬牙,心中咒骂:这老皇帝,竟想出这般计策来收买人心,还有那朱瞻基,处处与我作对,我定不会让你们如愿!

散朝之后,朱高炽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太子府。他深知,接手方孝孺这件事,看似是收买人心的好机会,实则是个烫手山芋。方孝孺的倔强他是见识过的,若处理不好,不仅无法收买人心,反而会惹来天下读书人的唾骂。

朱瞻基跟在朱高炽身后,见父亲一脸忧虑,说道:“父王,方孝孺之事虽棘手,但也不失为一个契机。只要我们处理得当,定能让天下读书人看到我们的诚意。”

朱高炽叹了口气,说道:“瞻基,你有所不知,方孝孺那性子,岂是轻易能说服的?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父王所言极是。儿臣以为,我们不妨先礼后兵。先派人去与方孝孺好好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若他实在不肯归顺,我们再另想他法。”

朱高炽微微颔首,说道:“也只能如此了。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吧,切记,莫要强来。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