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不知怎的,传到了周哲耳朵里。周哲是我大学同学林薇婚礼上的伴郎,家境优渥,为人仗义但嘴有点欠,在金融圈人脉颇广。他一个电话首接打了过来。
“王静雅!听说你买了陈卓那个私募?”周哲的声音在电话那头拔高了八度。
“嗯,怎么了?产品备案可查,业绩也还行。”我语气平静。
“产品是没问题!‘鼎致’牌子也硬!但陈卓这个人……”周哲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词句,“啧,可惜了!你这朵高岭之花,怎么被他给摘了?他追你追得可真是……用心良苦啊!”他的语气带着明显的惋惜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提醒。
“周哲,你想说什么?”我微微蹙眉。
“没什么没什么!”周哲立刻打着哈哈,“就是觉得你俩……不太像能长久的样子。陈卓那人,精得很,目标感太强了。算了算了,当我没说!回头组个局,叫上林薇他们,好久没聚了!”
周哲的欲言又止像一根细小的刺,扎了一下,但并未引起太大波澜。感情的事,终究是如人饮水。
陈卓的追求愈发殷勤,我们的关系也迅速升温。他确实很会“做人”,对我体贴周到,对母亲也尊重有加,送些适合的保健品,言语间满是敬意。母亲见过他一次,私下对我说:“看着倒是个精明能干的后生,眼神也正。只是……静雅,妈是过来人,这男人太知道自己要什么,每一步都踩得准,你多留个心眼,别急着掏心窝子。”
我明白母亲的担忧。陈卓身上那种近乎完美的“适配感”,有时确实会让人产生一丝不真实。但身处其中,他的热情和专注,又让人难以抗拒。
周哲果然开始频繁组局。打着朋友聚会的名义,每次都呼啦啦叫上一大堆人,我和陈卓自然也在被邀请之列。饭桌上、KTV包厢里,气氛总是热闹非凡。陈卓在这些场合如鱼得水,谈笑风生,与各色人等都能打成一片,展现出极强的社交能力。周哲则常常坐在角落,端着酒杯,用一种带着点玩味、又有点“我就知道会这样”的眼神,默默地看着被众人簇拥、与我并肩而坐的陈卓。
在这些喧闹的聚会中,陈卓对我的照顾依旧无微不至,恰到好处地展示着亲密。但我偶尔捕捉到他与旁人推杯换盏时,眼底一闪而过的精光,或是接听某个工作电话时瞬间切换的冷静到近乎冷酷的语调,心底那根被周哲种下的刺,便会隐隐地探出头来。
这份感情,如同他推销的那款包装精美的私募产品,表面光鲜亮丽,底层逻辑清晰可查。但那份被精心计算过的“适配”和“追求”,与当年那个在昏黄灯光下、用冻裂的手指为我抄写美容笔记的身影,终究是截然不同的温度。
我享受着这份成熟的、势均力敌的情感带来的愉悦,却也清醒地知道,自己早己不是那个会被甜言蜜语轻易打动的女孩。周哲的惋惜,母亲的提醒,以及陈卓偶尔流露出的、与“呵护”背道而驰的锐利锋芒,都像一层薄薄的滤网,悬在我与他之间。
我签下的,不仅仅是一份百万的私募合同,更像是在自己平静的心湖里,投入了一颗裹着糖衣的未知石子。它在甜蜜的表象下沉浮,等待着时间,去剥开糖衣,显露它真实的质地和重量。而周哲那些看似随意的聚会,如同一场场精心安排的观察哨,在觥筹交错的喧嚣背后,无声地拉响了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