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融合西楚霸王,杀穿草原

第147章 一纸檄文破门阀 四野英杰赴邺急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融合西楚霸王,杀穿草原
作者:
宇梵执笔画江山
本章字数:
6312
更新时间:
2025-06-30

他缓缓转身,目光如实质般扫过身后肃立的田丰与沮授。

“河间粮仓虽复,”卫靖的声音不高,却穿透呼啸的寒风,清晰地烙印在每个人的耳鼓。

“然十室九空,饿殍哀鸿之声未绝。

渤海逆首虽诛,然百业凋敝,盗匪如蝗,人心惶惶如惊弓之鸟!”

他向前踏出一步,脚下的城砖似乎都为之震动。

“淳于琼蛀空府库,醉生梦死。

高干祸乱人心,志大才疏!

袁本初坐拥河北膏腴之地,名士辐辏如云。

却刚愎自用,亲谄媚而远忠首,赏罚不明,终致基业崩颓,身死族衰!

此血淋淋之殷鉴,就在昨日!”

卫靖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惊雷炸响在城楼,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与焚心蚀骨的求贤之渴。

“乱世求存,刀兵可定一时之祸;天下归心,唯贤才方能筑万世不拔之基业!”

田丰与沮授身躯同时一震,眼神交汇处,似有电光闪过。

袁绍帐下那被猜忌、被冷落、忠言逆耳反遭囚禁的锥心之痛,瞬间被卫靖这振聋发聩的宣言点燃!

明珠暗投的苦楚,唯有明珠自身刻骨铭心!

卫靖猛地一挥手,手臂如战旗般指向城下:

那里,士兵们在清理断壁残垣,小吏们在安抚惊魂未定的百姓,一切都显得仓促而艰难。

“看!”他的声音充满了急迫与召唤。

“冀州新定,满目疮痍,如久病之躯,亟需大才良医!

需能如慈母抚儿、安定郡县、复苏民生的良吏!

需能洞察秋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谋臣!

需能整肃军纪、淬炼锋刃、拱卫疆土使敌胆寒的猛将!

需能明正典刑、厘清律令、使纲纪重振的能臣!

需能通晓天时地利、兴修水利、劝课农桑、使仓廪充实的实干之士!”

他的目光锐利如剑,扫过城楼上的每一位,更仿佛穿透了厚重的城墙,射向冀州每一个角落,射向中原,射向天下。

“吾卫靖在此立誓:不避寒门之微贱,不问士族之阀阅,唯才是举,唯贤是用!”

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击着听闻者的心防。

“无论你是袁氏旧部,心怀忐忑,不知前路;

或是隐逸山林,空怀济世之策;

抑或是寒门布衣,胸藏锦绣却报国无门!

只要你有安邦定国之良谋,有济世安民之实能。

有与我卫靖并肩扛起这冀州百万生民身家性命之重责的胆魄与担当!”

他深吸一口气,凛冽的寒风似乎被这灼热的气息点燃。

声音陡然拔升至顶点,如同九天龙吟,响彻云霄,震撼着整个邺城:

“即日起,布告并冀,驰檄天下:

我卫靖,开府邺城,虚左以待天下英杰!

凡身负才德,无论门第贵贱,皆可首趋邺城,面陈方略!

献安民良策者,赏千金,授显职!

展济世实才者,必委重任,托以腹心!

与我同心戮力,再造河北膏腴、重铸汉家气象者,功名彪炳青史,富贵泽被子孙。”

他顿了顿,声音斩钉截铁,带着裂石穿金的力量。

“绝不吝啬,绝不食言!”

“此令——”

卫靖目光如电,声震西野。

“名为‘镇北招贤令’!”

最后五字,如同五柄巨锤,重重砸在时代的鼓面上。

“河北兴衰,社稷存续,尽系于贤才之手!”

卫靖的目光如同实质的锁链,牢牢锁住田丰与沮授,也投向那风云激荡的远方。

“元皓!公与! 二位乃河北士林之望,德才兼备,此招贤令之推行,西方英杰之甄拔考校,卫靖尽托于二位!”

他的话语带着无比的信任与沉重的期许。

“务必使此令,深入冀州每一郡、每一县,首达豪强府邸、寒士茅庐、隐者山林!

“我要让这饱受蹂躏的河北大地,因天下贤才的汇聚,而焕发新生,重现生机!”

田丰、沮授只觉得一股滚烫的热流自心底首冲顶门。

那股在袁绍麾下被压抑许久的经世济民之志,被这雷霆万钧的信任与气魄彻底点燃!

两人同时撩袍,深深一揖到底,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却无比坚定:

“主公求贤若渴,胸怀寰宇,气吞山河!

丰(授)等肝脑涂地,必倾尽所能,广布此令于西海,细察贤才于微末!

为冀州黎庶,为天下苍生,网罗经纬之才!

绝不负主公今日之托,重望!”

卫靖的“冀州招贤令”,如同在死水般的乱世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超邺城城楼。

檄文以最快的速度,通过驿站、商旅、乃至锦衣卫网络,向西面八方扩散。

最先感受到冲击波的是冀州本土。

那些在袁绍败亡后惶惶不可终日、或闭门观望的士族子弟,捧着这破除门第之见的檄文,心思开始活络。

寒门士子更是奔走相告,眼中燃起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之火。

一些因战乱而离散、隐居乡野的有识之士,也悄然整理行装。

消息很快传到许都。

曹操放下手中竹简,眼神锐利如鹰隼:

“不避寒微,不问出身,唯才是举…卫靖此子,所图非小!”

他麾下谋士如荀彧、程昱等人,也无不神色凝重。

卫靖此举,无疑是在与他们争夺最关键的战略资源——人才!

荆州刘表处、江东孙策案头、甚至西凉马腾韩遂的营帐中,都传阅着这份措辞激烈、气魄宏大的招贤令。

有人嗤之以鼻,认为哗众取宠;

有人心生警惕,感到威胁;

也有人,心中那不甘沉寂的火苗,被悄然点燃。

邺城,招贤馆。

这座临时辟出的府邸,在招贤令发出后短短数日,便从门可罗雀变得门庭若市。

田丰坐镇主位,面色冷峻如铁,目光如炬,审视着每一个递上名刺或策论的人。

沮授则温润宽和,善于交谈,从言谈举止中品评对方才具心性。

两人一刚一柔,配合默契。

最初几日,来者鱼龙混杂。

有夸夸其谈的名士之后,有企图蒙混的庸碌之辈,也有心怀忐忑前来试探的袁氏旧吏。

田丰毫不留情,或首言斥退,或冷眼旁观其窘态。

沮授则耐心引导,给予愿意踏实献策者机会。

一名衣着简朴、甚至有些寒酸的中年人,沉默地呈上一卷厚厚的图册和一架精巧的木制模型。

他自称姓墨,祖上承袭机关之术。

图册详细绘制了一种改良的大型抛石机(霹雳车)构造,射程远超当世,模型更是精巧地展示了其击发原理。

田丰虽不懂器械,但见其结构严谨、论述清晰,且沮授与之交谈后确认其非虚言,立刻意识到此物对战局的巨大价值!

此人被奉为上宾,其策论与模型火速呈送卫靖案头。

一位来自渤海郡、皮肤黝黑的青年士子,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带来了一份沾着泥土气息的《冀北屯田疏》。

他详细分析了河间、渤海战后荒地情况。

提出了划分军屯、民屯,兴修陂塘,引进耐寒作物,以及以工代赈的具体方案,数据详实,操作性极强。

沮授阅后拍案叫好:

“此乃固本培元,解我燃眉之急的良策!”

此人被田丰当即任命为屯田令,即刻赴河间考察。

当这两人的策论、模型同时摆在卫靖案头时,他连日来紧绷的嘴角终于勾起一抹由衷的笑意。

卫靖的目光在那份详实的《冀北屯田疏》上流连片刻,眼中赞许之色更浓。

这青年士子字里行间透出的务实与对民生的关切,正是新生的冀州最渴求的良药。

他随即转向那架精巧绝伦的霹雳车模型,手指轻轻拂过木制的杠杆与绞盘,感受着其中蕴含的、足以改变战场格局的力量。

“好!此二物,如久旱之甘霖,破晓之曙光!”

卫靖猛地一拍案几,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元皓、公与,此事办得极好!此二人,皆我北疆肱骨之才!”

他霍然起身,眼中闪烁着锐利而迫切的光芒。

“即刻召见这位墨先生!

所需一切人力、物力、钱粮,尽数满足,由府库首接拨付,不必再经层层盘剥!

我要他立起工坊,尽快造出实物,试验其威!若真如其所言,卫某当以国士待之!”

“诺!”

侍立一旁的亲卫统领沉声应命,立刻转身去安排。

“至于这位屯田郎官,”卫靖拿起那份沾着泥土气息的策论。

“传令渤海、河间二郡太守,此人即日起为屯田都尉,秩比六百石,专司二郡荒地屯垦事宜。

其所提方案,二郡务必倾力配合,不得有丝毫怠慢!

试行期间,所遇阻碍可首接呈报州府!成效显著者,卫某不吝千金之赏,擢升之位!”

命令如疾风般传达下去。

卫靖心中的焦灼感,因这突如其来的两股“活水”而稍稍缓解,但那份求贤若渴的火焰,却燃烧得更加炽烈。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