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让我嫁瘸子?我直接绝食

第22章 掰玉米的手和晒场上的汗珠子

加入书架
书名:
开局让我嫁瘸子?我直接绝食
作者:
爱吃青菜的大青虫
本章字数:
4636
更新时间:
2025-07-08

秋分这天,天刚蒙蒙亮,赵家村的玉米地里就热闹起来。镰刀割玉米秆的“咔嚓”声、人们的吆喝声、板车轱辘的“吱呀”声混在一起,像一首秋收的晨曲。红丫家的三亩玉米地,也到了该掰的时候。

赵老实天不亮就起来磨镰刀,刀刃在油灯下闪着冷光。“先割秆,再掰穗,”他把磨好的镰刀递给赵强,“割的时候留半尺高的茬,别把根刨出来,明年还好种地。” 他自己扛着一把大镰刀,刀背都磨得发亮,是用了十几年的老伙计。

红丫和王桂香负责掰玉米。她学着王桂香的样子,左手握住玉米秆,右手抓住玉米穗,猛地往下一掰,“啪”的一声,的玉米穗就落进怀里的筐里。刚掰下的玉米带着露水,凉丝丝的,穗轴上还沾着湿泥,沉甸甸的压得胳膊酸。

“别贪多,筐满了就倒在板车上,”王桂香一边掰一边说,她的手指关节粗大,却灵活得很,三两下就能掰下一个,“小心苞叶上的毛,沾到身上痒。”

红丫没在意,只顾着埋头掰,没过多久,脖子上、胳膊上就沾了不少苞叶绒毛,痒得钻心,抓也抓不住,只能忍着。赵强割玉米秆的动作快,不一会儿就割倒了一小片,他首起腰喊:“姐,这边的掰完了,我去割那边!” 他的额头上全是汗,顺着下巴往下滴,砸在玉米秆上,洇出小小的湿痕。

石头来得比太阳还早,他推着辆板车(队里借的,轴承上了油,比赵强家的顺溜),还带了把新磨的镰刀。“我娘说今天凉快,多干点,”他没多话,拿起镰刀就帮着割玉米秆,动作比赵强稳,割下来的秆码得整整齐齐,“等会儿装车方便。”

他的左腿在地里陷得深,割秆时得微微侧身,却没停,额头上的汗珠子滚进眼睛里,他也只是用袖子蹭蹭,继续干活。红丫看着他被汗湿透的蓝布褂子,想起他手背上的伤还没好利索,就从兜里掏出块粗布巾,递过去:“擦擦汗,别流进眼睛里。”

石头愣了一下,接过布巾,胡乱擦了擦,又塞回她手里,布巾上沾着他的汗,带着股淡淡的皂角味——是红丫之前给他的,说比胰子(肥皂)便宜,洗得还干净。

二大娘和二大爷也来帮忙。二大爷负责装车,他把玉米穗码在板车上,一层压一层,码得又高又稳,还不忘念叨:“红丫这玉米种得好,穗子比我家的大一圈,颗粒也饱。” 二大娘帮着红丫掰玉米,嘴里哼着秋收的小调,“等收完玉米,让你叔给你编个新筐,比你这破筐能装。”

中午歇晌时,大家坐在地头的树荫下啃干粮。王桂香煮了红薯玉米粥,用粗瓷大碗盛着,还热乎着,里面飘着几粒绿豆(二大娘给的,说解暑)。红丫喝着粥,看着堆成小山的玉米穗,心里踏实得像被玉米填满了。

“下午我去借个脱粒机,”赵老实抽着烟,烟袋锅在石头上磕了磕,“手剥太慢,脱粒机能省不少劲。”

“我知道谁有家脱粒机,”石头突然开口,“张大爷家有个旧的,是他儿子从镇上捎回来的,手摇的,能借。”

下午的脱粒更累。张大爷的脱粒机是个铁家伙,得两个人摇,一个人往里面喂玉米穗。赵老实和石头摇把手,红丫和王桂香喂玉米,赵强负责把脱下来的玉米粒扫到簸箕里。机器“哐当哐当”响,震得手发麻,玉米芯被甩出来,溅得满身都是,脸上、头发里全是玉米粒和碎苞叶。

“慢点喂,别卡着,”张大爷蹲在旁边指导,他的手抖得厉害,却还帮着捡玉米芯,“这机器老了,经不起折腾。”

红丫的手指被机器夹了一下,疼得她眼泪差点掉下来,她咬着牙没作声,只是把手背在裤子上蹭了蹭,继续喂玉米。王桂香看见了,把她往旁边拉了拉:“我来喂,你去扫玉米粒,别再夹着手。” 她的语气有点硬,却把最累的活揽了过去。

太阳偏西时,总算把上午掰的玉米脱完粒了。金黄的玉米粒堆在簸箕里,像小山似的,闪着光,看着就让人欢喜。赵老实抓了一把,在手里捻了捻,咧开嘴笑:“这粒儿,!磨出的面准白!”

二大娘送来了晚饭,是刚蒸的玉米面窝头,里面掺了新收的黄豆面,香得很。“你们歇着,我帮着看会儿脱粒机,”她接过王桂香手里的玉米穗,“你大爷去叫人了,晚上来帮你们掰玉米,人多快。”

果然,没过多久,李家婶子、张大爷、还有几个年轻小伙就来了,手里都拿着镰刀或筐,说是“搭把手”。“红丫,你这玉米种得好,明年可得教我们,”李家婶子一边掰一边笑,“看这穗子,比我家的强多了。”

红丫心里暖烘烘的,赶紧往大家手里塞红薯:“刚煮的,甜着呢。”

夜里的玉米地,挂着盏马灯,昏黄的光映着忙碌的人影。大家说着笑着,掰玉米的“啪啪”声此起彼伏,比白天还热闹。赵强和几个半大小子比赛谁掰得快,输了的得去挑水,笑声传遍了整个田野。

石头和赵老实摇脱粒机,马灯的光落在他们脸上,汗珠亮晶晶的像撒了层星星。红丫看着金黄的玉米粒越堆越多,突然觉得,这半年来的辛苦——拾粪的臭、挑水的累、防鸟的急、治虫的难,都值了。

月亮升起来时,地里的玉米总算掰得差不多了。板车装得满满当当,玉米穗堆得像小山,得两个人扶着才能推着走。赵老实看着板车,突然叹了口气:“你娘要是在,看见这光景,准得哭,她这辈子没见过咱家收这么多玉米。”

红丫的鼻子一酸,点点头。她仿佛能看见原主的娘,也是这样在月光下掰玉米,手指被磨出茧,却笑得眉眼弯弯。这地里的每一粒粮,都浸着一代代人的盼头,才长得这么

往家走的路上,石头推着板车,赵老实和赵强在旁边扶着,红丫和王桂香跟在后面。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叠在一起,像幅温馨的画。王桂香突然哼起了小曲,还是那不成调的调子,却比任何歌声都让人安心。

红丫知道,收玉米只是开始,后面还得晒、得扬、得入仓,还有脱粒、磨面……有干不完的活。可她不怕,因为她摸到了玉米粒的,看到了晒场上的希望,更因为身边这些人——他们的手或许粗糙,却能撑起一片天;他们的话或许朴实,却能暖透人心。

就像这秋收的夜,虽然累,却满是踏实的甜,像刚掰的玉米,咬一口,能甜到心里去。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