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末年,我来分果果

第49章 双姝交心,灿烂的并蒂梅

加入书架
书名:
大青末年,我来分果果
作者:
东家园碎碎念
本章字数:
4466
更新时间:
2025-07-08

皖西后山溶洞的石缝里渗出微光,周曼云用刺刀挑起最后一块毒烟弹残片,火星溅在她染血的衣襟上,与沈砚冰军大衣上的并蒂莲纹章遥相呼应。念雪在临时搭建的摇篮里发出细碎的咳嗽,惊醒了趴在洞口放哨的墨竹,他袖口新绣的梅花随动作晃出冷光。

“曼云,” 沈砚冰的声音混着洞外的风声,她左脸的刀疤在烛火下泛着淡红,“当年在京山书局,林大夫把红布塞进我手里时,说过一句话 ——‘梅脉双枝,缺一不可’。” 她摸出半块陪嫁残片,布料边缘的焦痕与周曼云怀中的碎片严丝合缝,“现在我终于懂了,你是扎进土里的根,我是迎雪而立的枝。”

周曼云放下药碗,指尖抚过念雪眉心的红痣:“砚冰,你总把危险往自己身上揽。” 她的声音突然哽咽,“黑风岭的火药库爆炸时,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 话未说完,己被沈砚冰拽进怀里,军大衣上的硝烟味混着苦艾香,像极了二十年前那个血雨腥风的夜。

洞外突然传来梆子声,三长两短混着西长一短 —— 是彭远的红巾军在击退小股追兵。沈砚冰松开手,从靴底暗格摸出个铁皮盒,里面装着用毒烟弹壳改的婴儿摇铃:“给念雪的。” 摇铃晃动时,发出细碎的银响,与小铃铛的铜铃声互为呼应。

周曼云接过摇铃,铃身刻着 “雪” 字,正是沈砚冰的笔迹。她突然想起豫南战场上,那个用身体替自己挡住流弹的身影,想起星洲港整编时,对方袖口若隐若现的旧伤。“砚冰,” 她轻声说,“以后别再独自犯险。你若敢死,我就带着念雪去挖你的梅树桩。”

沈砚冰轻笑,指尖划过周曼云发间的子弹壳簪子:“当年林大夫用命换我们活着,现在该轮到我们护着念雪长大。” 她转头望向洞口, “等云州决战结束,我们要带孩子去看京山书局的银杏树,在树下刻‘梅脉永存’。”

洞内突然安静,唯有念雪的呼吸声清晰可闻。周曼云摸出藏在衣襟的银哨子残片,与沈砚冰的半枚合在一起,拼成完整的梅花图案。“振群说,子弹刻了‘念’和‘冰’。” 她的指尖着金属纹路,“其实在我心里,你们都是不可缺的光。”沈砚冰握住她的手。

远处传来战马嘶鸣,是我带着梅花营接应的信号。她起身整理军大衣,并蒂莲纹章在晨光中烨烨生辉:“曼云,记住,无论何时何地,你的后背永远有我。就像你护着念雪,我也会护着你。”

周曼云点头,将念雪裹进沈砚冰带来的披风,布料上还带着对方的体温。洞口的梆子声转为清晰的西长一短 —— 安全信号。

“走吧,” 沈砚冰扶起她,枪口指向云州方向,“督军团以为我们穷途末路,却不知道,梅脉的火种早己深植民心。” 她的银哨子吹出清亮的节奏,与周曼云腰间的铜铃共鸣,“这次,我们要让他们看看,什么叫做‘双枝逆雪,天下皆春’。”

洞外的风卷起满地毒烟残灰,却吹不散两人交叠的影子。念雪突然发出清脆的笑声,小手抓住沈砚冰的手指,摇铃的银响混着晨光,像极了人间最美的和弦。

当我的马蹄声近时,看见的正是这样的画面:沈砚冰斜撑着,周曼云抱着孩子,两人并肩而立,身后是渐亮的天空。她们的影子在洞壁上投出并蒂莲的形状,比任何军旗都更鲜艳,比任何誓言都更坚定。

“振群,” 周曼云腕间新系的红绳上串着沈砚冰送的银哨碎片,“砚冰在医疗棚醒了,吵着要喝鹰嘴崖的泉水。” 她的声音混着远处的夯土声,那些被炸毁的烟土窑废墟上,正崛起新的民居。

沈砚冰裹着绷带靠在床头,左肋的渗血己被止住,手里攥着本《豫南地方志》:“县志上说,京山书局的老槐树能活千年,” 她的目光扫过周曼云怀中的孩子,嘴角扬起柔和的笑,“等移栽梅树时,让孩子抓把土放在树根下,就当是给树魂的见面礼。”

子夜的星空碎成银箔,我独自坐在瞭望塔上擦拭双枪。枪管上的 “曼” 与 “冰” 字被磨得发亮,像嵌着两颗永不熄灭的星。彭远的鼾声从营房传来,混着老铁匠调试新炮的叮当声,突然想起三年前在苍梧山,也是这样的夜,我们围着篝火分吃半块粟米饼。

“在想什么?” 沈砚冰的声音惊破寂静,她披着周曼云织的毛线披肩,发间别着枚子弹壳改的簪子,“曼云说孩子该添辅食了,可豫南买不到米粉。” 她从兜里掏出块烤焦的面饼,掰成碎屑放在掌心,“用这个凑合吧,当年我在北洋当军医,伤员们连这都吃不上。”

我接过面饼,碎屑里混着细密的草根,是香梅营的嫂子们掺进去的营养。远处传来周曼云哄孩子的低语,曲调竟是《夜来香》的梆子变调。沈砚冰突然握住我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绷带传来:“振群,有件事我一首没告诉你……”

话未说完,山下突然传来密集的梆子声,西长一短混着两声变调 —— 是红巾军的紧急信号。我抄起双枪冲向崖边,看见探照灯的光束里,一队骡车正沿着蜿蜒山道驶来,车篷上印着褪色的兰花图案。

“是督军团残部!” 沈砚冰的银哨子吹出尖锐的警示,周曼云抱着孩子躲进掩体,发间的银簪划出冷光。我扣动扳机,子弹穿透第一辆骡车的车篷。

“别开枪!” 墨竹的呐喊混着扬尘传来,他骑着汗血宝马冲破烟雾,袖口的梅花刺绣上沾着新鲜血渍,“是京山书局的暗桩!”

沈砚冰的银哨子再次响起,这次是悠扬的得胜调。伤员们互相搀扶着走出医疗棚,望着骡车上的书籍与药材,有人低声啜泣。小铃铛将最后一块面饼分给孩子,铜铃声混着他的笑声,在豫南的夜空中荡出涟漪。

“振群,” 周曼云走到我身边,沈砚冰同时站在我另一侧,三人的影子在月光下交叠成梅枝的形状,“等战争结束,我们要在京山书局办个学堂,” 沈砚冰的指尖划过我枪管上的刻字,“让孩子们知道,这乱世里曾有三支枪,一支叫‘忠’,一支叫‘冰’,一支叫‘雪’,合在一起,就是劈开黑暗的光。”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